蚩尤故里门户网欢迎您  www.417614.com
日期:

风土人情

风土人情
圳上地区的开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首领蚩尤在大熊山、圳上一带生息、繁衍。这里有许多土著民族的习俗,又有苗、瑶民族和历代移民带来的汉民族的风俗习惯相亲相融。人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重视各种礼仪、年节,这里只介绍生活、嫁娶、殡葬等习俗。
A、生活习俗
生活习俗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行止、娱乐、过节、嫁娶、殡葬等方面。这里只介绍饮食、嫁娶、殡葬等习俗。
    饮食习俗:在春夏秋三季,人们习惯起床后先下地干活,至八九点才进家洗漱吃早饭。人们群众的口头禅是:“一日之计在于晨,三个早晨当天工”。当地人吃中饭一般是1-2点,吃晚饭常挨至7-8点。因此,本地饮食习惯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早饭日当午,中饭日落土,晚饭有是有,还须半夜守”。本地在插禾季节,歇晌时常吃擂茶,因此有“插田包子扮禾擂茶”之说。擂茶原料是大米、玉米、花生、芝麻、豆子,其制作是把这些原料炒熟后,然后粉碎搅拌,吃时置水中煮沸成液体。这种擂茶风味独特,香醇可口。本地人喜种糯谷,其糯米用途是用来做拜年粑或蒸重阳水酒。在松山、半山、海龙、株梓等管区,他们每家每户要蒸8-10缸水酒,这些水酒一直要吃到第二年的重阳节,故称之为重阳水酒。它以陈窖为上品,其色黄,其味香,其劲烈。它一般在重阳节前后蒸酒,因此有重阳美酒桂花香之说。这种水酒到第二年开缸,色黄如茶油,筛落细可抽丝,落杯满而不溢,入口醇香,浅尝辄醉,遇佳客好友来家定以此待客,稍不留心者,常常被醉倒。圳上镇除城镇居民外,乡下人很少买新鲜肉吃。他们在春节前,一般每户要杀一头猪,称作杀年猪,年猪宰杀后,除送人情外,其余猪肉剁成细条块,用盐腌渍,然后挂于柴火房,经烟熏火烤后,遂称作“柴火腊肉”。外地人吃柴火腊肉,自感别有一番香味,故圳上柴火腊肉闻名各省内外。也有把猪肉切成细块,用米炒粉搅拌后置于坛子中的,要吃肉时在碗底放少许干萝卜丝,上边放上米粉肉,然后再蒸上半个小时,这种米腌肉的味道也特佳。本地菜肴特点是“煎炒咸辣”,有“无辣不成菜”之俗。本地人吃菜讲究干湿合一,干菜即腌制类菜,腌制类菜如剁红辣椒、白辣椒、腌豆角、盐菜、苦瓜皮、萝卜皮等,此均为佐餐好菜。然圳上最有地方特色的菜品是:泥鳅拱豆腐,黄鳝垒宝塔,鱼肉冻,蒜腊花,年羹萝卜。坨子(方块)肉,膀头肉腊肉片、玉兰片。
    居室习俗:上世纪初,本地居民仍承袭古瑶民的住室结构,其结构是半在土洞中,半露于外,其土洞为人工掘成,多位于大石底下,深数尺高八尺余宽丈余,外以木料为架,覆盖杉木皮。明清时期,据说住房高低都有规定,超高者两端须放低,叫“落”,否则需纳税。民国时,民房多为一层平房,中间正屋称堂屋,两头房屋称横楼,大多为两层,第二层高大多在6尺-6.5尺左右,建材因穷富而有差别,穷人多建泥砖房,甚至砌干打垒(土墙)盖树皮或茅草;中产阶层建木房,上盖青瓦;豪绅大户建四合院,分几重堂,院内有天井,外修围墙和槽门。房屋规模有七柱三扇两弄的,四扇三弄的,五扇四弄的,也有少量的六弄至八弄的。旧时建房选址大多选坐北朝南的向阳处,其山向龙脉的选择有“坟葬坡,屋落凼之说,门前常栽椿树,屋后竹树环合。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建构的大都是泥砖房与木结构房。到80年代拆旧换新,红砖房遍布农村。至90年代,大多红砖房又被拆除,改建成了3-4层的外墙贴瓷砖,内室涂仿瓷,层层加固钢筋混凝土的混合结构,房屋可防七级地震,选址大多选择在交通方便的公路边。房屋的格局大多打破了原有四合院的模式,许多人采用了大中城市里的套间模式,即三室一厅加厨房厕所;或四室一厅加厨房厕所。
B、嫁娶习俗
本地婚姻,旧社会看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时,大多也是由媒人牵线搭桥,从中媾合。媒人俗称冰判、冰斧、掌媒大人,结婚前很受男女双方敬重,因此有“男女同了房,媒人丢一旁”之说。媒人的牵线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媒人到女方家说媒,详细介绍男方的具体情况,谓之相亲,双方相上后,由女方父母发出女方的“八字”,(即女方出生的年月日时),用一块小红布包裹,由媒人传递到男方,男方父母就请算命先生合婚,俗称合“八字”,如合五字为上婚,合四字为中婚,双方八字全合者或全不合者均算为婚姻不合,婚姻不合者由媒人把女方八字退回女方,但八字包裹的红布内要男方放少许礼金,表示对女方的尊重。第二步,对象初定后,在本年内要举行聘婚礼,俗称定聘,又叫纳彩,行聘婚礼时,由男方家选择吉日,届时男方家要给女方家馈赠礼金,边肘,女方家主要亲戚的聘礼肉块(块数因亲戚数量而定),还要准备礼酒,衣服,糖果等礼物,女方要对男方回馈布鞋、毛巾、花生等礼物,这表示男女双方已经定了婚(俗称定誓,也称定亲)。从此,男女双方要履行诺言,严守婚约,不得与他(她)人谈情说爱,否则,就是伤风败俗,会遭人谴责。第三步,男女双方待符合婚姻法年龄后,由男方家预定结婚日期,去女方家过礼,又叫“报日子”,女方父母要准备女儿的嫁妆,男方父母要准备儿子定娶的礼物,届时举行结婚典礼,俗叫迎亲。即男家在结婚的先天,由媒人领队,四人抬着花轿,轿内装上礼金,鞭炮,香烟,蜡烛,穿衣镜等物件,二人抬着礼酒,二人抬着边肘(一头猪的一边,含头尾)二人抬一抬盒,里面放着礼金等贵重物品,还有鸡、鸭、鹅块肉等礼物(一般为两杠四人)还有年长的本家一人去邀客,接亲家来做上亲,现时迎亲,花桥已被小车代替,另加管乐队与秧歌队两班乐器,其余乡俗未变。女方家的喜宴称为“出堂酒”在先天举办,是天,女方的亲朋好友悉数来祝贺。第二天,女青年要辞别宗祖,告别父母、兄弟姐妹,过门到男家做新娘,这叫出亲,又叫“出堂”、“出阁”。出阁时要响三次炮,每隔半小时一次,前两次叫做“催亲炮”,第三次叫做“出亲炮”,出亲时,女方须放声啼哭,以示难舍父母养育之恩。然后,乘上花轿,抬着嫁奁高高兴兴走向男家(现改乘小车)。古时,当花轿抬至婆家大门口时停下,由礼宾先生陪伴新郎对花轿行一鞠躬礼,这叫见天婚。接着,由厨师提着一雄鸡与刀斩煞。礼毕,燃放鞭炮,抬新娘进堂屋,由伴娘打开轿门,迎出新娘,新娘面对婆家祖宗,行一鞠躬礼,然后步入洞房。同时,礼宾先生陪新郎入洞房,与新娘互相行一鞠躬礼后,在床上并肩坐少时,俗称“贴床”。同时,男方父母迎亲家入室,喝杯茶洗尘,茶毕,即摆宴席。席间,新郎新娘要喝交杯酒。喝交杯酒时桌上放柏、腊两种树叶,表示万古常青,百年偕老。喝酒前要点燃两支红烛,陈列糖果糕点,四个碟子,两只酒杯,一壶喜酒,由伴娘伴新娘,礼宾先生伴新郎,向新郎新娘敬祝三杯礼酒。每杯酒都要说赞语。第一杯酒各喝一口后,新娘的酒要倒入新郎的杯里,新郎的酒要倒入新娘的杯里,如此循环喝三次。交杯酒毕,新郎新娘即登堂屋拜堂,先拜天地,后拜高堂,夫妻对拜,拜堂礼成,进入洞房,就正式成为夫妻了。
C、殡葬习俗
在圳上地带,生者对于亡者的悼念,殡葬甚为讲究,主要习俗有以下的仪式:
装殓死者:装殓死者要经过四道环节。a、烧落气钱。当人死后,亡者后代要跪在死者卧榻之前哭泣,焚烧3.6斤冥纸表示对亡者的怀念和上路的盘缠,俗称烧落气钱;b、打买水锣。即由死者亲属委托死者生前的邻居二人,一人提铜锣,一人提水桶到死者生前吸水的水井边点三根香,烧一束纸,然后在水井里吸一桶水,鸣锣回家。打买水锣敲次据亡者年龄而定,每岁打一下。井水提回来后,就脱掉亡者衣服,用打回来的井水洗一次澡,此谓之净身。c、穿装老衣。穿装老衣按性别定人,男亡者由男人穿,女性由女人穿,穿装老衣规矩是衣穿七层,裤穿五层,衣穿五层,裤穿三层。帮亡者穿好衣服后,再在亡者的卧室内的地上铺一床竹席,铺好白布垫被(兜尸布),然后把死者遗体安放在竹席上,盖上一床或三床寿被。寿被颜色为男红女绿,然后在死者脚下点一盏植物油灯,示以照亮死者灵魂离开人世走向天堂。d、放起身炮。放起身炮是表示对亡者离开人世,走向西天时的送行,炮声一响,亲人悲声大作,表示从此仙凡永隔,满堂泪雨送英灵。
做道场:做道场是本地民间悼念亡者的一种宗教活动,这些民间的道士,有的隶属于儒教,有的隶属于道教,其表演形式有别。道场的天数根据亡者亲属的经济状况而定。少则做一天,多则做五天,也有做七天的,做一天的叫送路,表示把亡者送上路;做两天的叫上山道场,表示把亡者送上山;做三天的叫桩于道场,表示没有圆满完成任务;做四天的叫荐祖道场,表示死者离开人世后可到祖宗那里报到了;做五天的叫道场圆满法事荣周。
祭奠:孔子曰:“生前待之以礼,死后祭之以礼,葬之以礼,此三礼可谓孝矣。”祭奠分三种形式:孝子孝孙的祭奠,堂祭必歌蓼莪诗,孝子孝孙必须匍匐前进。侄子侄孙的祭奠称之为家祭,家祭时必歌劝酒词,侑食词,女婿与其他亲戚朋友的祭奠称之为客祭。客祭一般歌《阳关三叠》。祭奠的三种形式也是大同小异,祭文也各有侧重。祭奠的时间一般在出殡前一天晚上进行,祭奠场次根据亲戚数量而定,亲戚多者,有3人合一场祭的。据说一场祭,亡者可在阴间吃三年,故一般亡者的祭奠场次均在10次以上。
出殡安葬:a、卜牛眠地。卜牛眠地即请风水先生选择风水宝地。b、精挖金井(墓穴),当风水先生定好风水山向后,要精挖八尺长,三尺五寸宽,五尺深的金井。c、迎柩。由风水先生择吉日吉时,满堂孝子出来举哀,把灵柩从堂屋里用手搬出堂外,并燃放鞭炮。迎柩也叫移柩,灵柩移出堂屋外方能用绳索捆绑棺槨。d、出殡送葬。出殡时,要燃放鞭炮,孝子头上要系麻,身上要系稻草绳,并用白布数十丈系于抬灵柩的牛木上,白布由孝子及送葬的亲友用双手撑开,面向抬灵柩的丧夫退着缓行。送葬时,沿途要燃放鞭炮,凡灵柩经过的住户人家,也须燃放鞭炮送行,孝子此时就下跪答谢,孝家还要馈送沿途放炮者的毛巾或两尺白布作答谢。e、下穴。下穴即选择吉时把灵柩放入墓穴并同时燃放鞭炮,然后抽出捆牛木的大绳索,由阴阳先生调正棺槨山向后墓穴下土。f、筑马脊峰。即用石灰拌黄土把坟墓筑成长条形如同马背一样。g、淤三朝土。即筑坟后三天,由孝子孝孙在坟前焚三根香,烧一束纸,在坟上细撒一层薄土,并燃放鞭炮。至此,整个殡葬就算基本完结。接着是守孝。旧时父母死后,孝子100日不能剃发,新亡者第一年正月初一,孝子要穿麻衣素服上山拜坟,又叫烧香。
挂青:孝家于立春“头戊”后,即可择日挂青,俗称挂“社镪”。 社镪要连挂三年,“头戊”挂白色;“二戊”挂花色;“三戊”挂红色。挂“头镪”时,亲友邻里常送镪筒上门,有的还随同孝家上坟,也有只挂一年社镪的。
 
在线二维码生成器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