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故里门户网欢迎您  www.417614.com
日期:

悠悠梅山情-经典168篇

 悠悠梅山情-经典168篇

 

1. 蚩尤屋场
蚩尤,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之一。南方九黎部落联盟首领。据专家考证,其出生地为新化大熊山,现该地仍保留有蚩尤屋场地名。当地1927年所刻立的一块墓碑上有《公讳显聪》, 《葬蚩尤屋场之蝻蛇现》记载。200年前定居此地的李氏族谱中有《迁新始祖吉祚》,《葬春姬坳蚩尤屋场之上麓》记载。
 

2.、黄帝登熊湘
《史记》载,轩辕黄帝《南至于湘,登熊湘》。《熊湘》即指大熊山。相传在距今约4600多年前发生的河北涿鹿之战,黄帝擒杀蚩尤后,率部南征追剿蚩尤余部,登大熊山。大熊山位于新化北端,北临安化,南俯资江,主峰海拔1622米,为新化最高峰。清同治《新化县志》载;《熊山,又名辰山,即神山。》据刘友田、杨德湘等专家考证,《神山》意即《战神蚩尤之山》。 
 

3.嬴姓后人
奉家山奉氏家族于前清所修之《四修谱牒.序》记载:《吾族本姓嬴,自吉公而易姓。》《递传献公生二子,长名渠梁,即秦孝公也,次名季昌,乃吾姓之鼻祖也。》《因孝公用商鞅,》《我祖睹权臣之乱政》,《效采药遗踪,潜隐于濠,易姓为奉,更名吉。》秦孝公生卒时间为公元前381年-前338年。吉之后人,为最早隐居于梅山的华夏族人。
 

4. 西汉时地属益阳县:
秦二世时,时任番阳令的吴芮率部将梅鋗等助刘邦灭秦。《水经注.湘水》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以封吴芮为长沙王,是城即芮所筑也。》这是现有历史文献中关于长沙城最早的、也是最有权威的记载。时新化境地属长沙国益阳县。
 

5. 梅鋗与梅山:
(1)梅鋗(公元前228-公元前196年),春秋末越国国君勾践子孙,出生于今天江西余干县.开发岭南先驱,随吴芮帮助刘邦灭秦后,率众《以益阳梅林为家》。后秦命征讨南越国,战。民国《益阳县志》载:《梅山在益阳县西,因汉初手推车鋗居此,遂世有其地,而世称(梅山)。》
 

6. 梅鋗与梅山(二)
梅鋗率众来梅山,带来了吴越文化。清道光年间,新化人邹人倜在《梅山赋》中云:《夫汉梅鋗之家于斯也,当时车书一 统,教泽敷施》,《爱开疆而拓土,遂流寓而肇基》。
 

7. 梅山地域
《宋史、梅山峒蛮传》称,梅山《其地东接潭(潭州,今长沙-引者注,下同),南接邵(邵州,今邵阳),其西则辰(辰州,今沅陵),北则鼎(鼎州,今常德)、澧(澧州,今澧县),而梅山居其中》。梅山的中心区域为今新化、安化、冷水江的全部。
 

8. 秦汉梯田
现代苗族的先民可以追溯至九黎部落。苗瑶有密切的亲属关系,秦汉时期属长沙
武陵蛮。大约至隋代才分化成两个族群。梅山为瑶、苗的发源地之一。据专家考证,秦汉之际,蚩尤后裔--现代苗族、瑶族的先民已开始在今紫鹊界修建梯田,种植水稻,他们是早期紫鹊界梯田的始创者。
 

9.  莫徭
隋代以前对瑶、苗先民的称呼。据《梁书、张缵传》载,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其不归朝廷管治。据《后汉书.南蛮传》载,《先祖有功》是指高辛氏畜犬盘瓠咬死敌将,衔其首级诣阙下,因其立功得以与帝女成婚,繁衍后代成为长沙武陵蛮之事。唐以后,莫徭名称消失。
 

10. 西晋时地属高平县
东吴在西晋宝鼎元年(266年)于今新化境西南部置高平县。县城故址在石脚村(今属隆回,距新化上梅镇百余里)。清邹汉纪在《首望山记》中载,僧人手指《南望诸山,俯者、仰者、踞者、倚者、躅者、宫者、奇者、丽者、澹者、浓者、深邃迷沓者》称,《此古高平之地也》。
 

11. 《桃花源记》与奉家山(1)
《桃花源记》为陶渊明之代表作之一,约作于东晋永初二年(421年,)以武陵郡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小住、离开、再寻桃源的情节贯串起来, 描绘了一个与外隔绝,《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没有剥削、压迫,人人怡然自乐、风景优美的理想社会。
 

12. 《桃花源记》与奉家山(11)
2000年,冷水江市史学会会长粟海在《古(桃花源)新考》中认定,桃花源《不是乌托邦》,原型就在新化奉家山。其理由有三:一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的原型为古梅山的莫徭群体;二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为避商鞅《乱政》而隐居于此的赢姓后人;三是此地的地形特征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相似。东汉以前,武陵郡治羲着陆陵(溆浦)与奉家为邻界。
 

13. 渠江薄片
渠江在今新化境内西部山区,《薄片》为绿茶。唐宣宗十年(856年),唐朝的杨晔在其著的《膳夫经手录》中云,《渠江薄片苦梗》,《以多而香著》,《唯江陵、襄阳十里皆食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县交贡茶18斤,占全省贡茶的12%。
 

14. 向瑰义帜
《新唐书. 列传》载,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年),《向瑰召梅山十峒獠断邵州道》。又载,《石门峒(今石门县--引者注)酋向瑰闻满(雷满)得志,亦集夷獠数千,屠牛劳众,操长刀柘弩,冠州县,自称朗北团。陷澧州,杀刺史吕自牧》。向瑰断邵州道发生在黄巢起义军过今新化、冷水江后。向瑰实为苗民、瑶民起义首领。
 

15. 陈、马分守
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武军节度使兼湖广招讨安抚防御史陈伯万率军南讨《梅山峒蛮》,与楚王马殷订立分守协议。陈部建基地于今新化横阳鹅塘卸甲后陈百万就地而居,成为梅山陈姓始迁祖。
 

16. 梅山峒蛮
唐末北宋朝廷、官衙对居住在梅山、以前称《莫徭》的瑶民、苗民的称呼。峒为数个村落合在一起的单位称呼。峒的首领称为峒酋或峒主。峒民称《子甲》,其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出操戈戟,居枕铠弩》(见宋人吴致尧《开远桥记》)。以资水分界,居江右的称《右子甲》,反之称《左子甲》;统领江左甲兵的将领称《左甲长》,或称左甲首领,反之为《右甲长》、右甲首领。
 

17. 扶王汉阳
扶汉阳.史书中多写作苞汉阳。原籍湖北汉阳,因避《罪》投梅山右甲首领顿汉凌,稍后被推举为左甲首领。为打破官兵的禁锢和征讨,扶、顿多次率瑶、苗民攻击潭州、邵州等地,并于后唐天成四年(929年)于司徒岭(今安化高明与宁乡交界处)击毙马殷部将王同。死后被尊为扶王。
 

18. 水竹寨御《蛮》
清同治《新化县志.舆地》记载,《宋初,梅山蛮为患,置水竹寨于今阳硐村以御之。》《阳硐村》,今属涟源市三甲乡财溪,旧属新化太阳九都,民国时期属新化大同镇。
 

19. 血染板仓
北宋太祖八年(975年),宋将石曦率部攻入梅山板、仓诸峒。俘馘(割左耳)峒民数千人以记战功。《板》、《仓》为今新化维山四都的板山(又名石板山)和洋溪的苍溪山。
 

20. 太平兴国二年之战
《宋史》第二八零卷载,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梅山峒蛮叛,命翟守素分往击之。至邵州,闻蛮酋苞汉阳死。去其居十里,大溃其众,擒蛮二万,令军中取利剑二百斩之,余五千遣归論诸峒,自是其党帖服》。《宋史.梅山峒蛮传》称:《自是,禁不得与汉民交通,其地不得耕种。》
 

21. 张、范倡抚
宋仁宗八年(1063年),益阳知县张颉招梅山苗人、瑶人耕垦,且首倡招抚之议。同时,《湖南转运副使范子奇复奏,蛮持险为边患,宜臣属而郡县之。子奇寻召还,又述前议》。(见《宋史.梅山峒蛮传》)
 

22. 檄谕开梅山(一)
《宋史.梅山峒蛮传》载,对梅山峒蛮,宋神宗于《熙宁五年(1072年)乃诏知潭州潘夙、湖南转运副使蔡烨、判官乔执中,同经制章惇招纳之》。宋神宗赵顼1067年即位后,令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
 

23.檄谕开梅山(二)
《宋史.梅山峒蛮传》载:《惇遣执中知全州,将行而大田三砦蛮犯境,又飞山之蛮近在全州之西。执中至全州,大田诸蛮纳款。于是,遂檄谕开梅山,蛮徭争辟道路以待。》当年参与开梅山的毛渐在其《开梅山颂》中云:《冬十日壬子,吏士传 檄招谕,獠俗俯从。》
 

24.檄谕开梅山(三)
《宋史.梅山峒蛮传》载,开梅山,《得其地,东起宁乡县司徒岭,西抵邵州白沙砦,北界益阳四里河,南止湘乡佛子岭;籍其民得主客万四千八百九户,万九千八十九丁;田二十六万四百三十六亩,均定其税,使岁一输》。
 

25.《过石槽铺》
章惇开梅山,经今冷水江石槽村时,作《过石槽铺》,诗云:《瘴霭潜消瑞气和,梅峰千里沁烟萝。人逢双堠虽云远,路在好山宁厌多。啼鸟丛篁传木杪,瀑泉碎玉激岩阿。欲留征驭迟迟去,公檄催人不奈何。》堠,瞭望敌人的土堡。石槽村现为冷水江三尖镇政府所在地。
 

26. 苏轼记载
邵州防御判官郭祥正随章惇开梅山。其友苏轼在《溪洞画李师中像》中载:《郭祥正尝从章惇入梅山溪洞中,见洞主苏甘家有画像,事之甚严,云桂府李大夫也。问其名。日:〈此岂可名哉!〉叩头称死罪数四,卒不敢名。徐考其年月,则李师中诚之也。尝为提刑权桂府耳。夷獠乃尔畏信之。》
 

27. 人家迤逦见板屋
章惇《梅山歌》对峒蛮(苗民、瑶民)生活作了描绘,其中有:《人家迤逦见板屋,火耕硗确多畬田。穿堂之鼓当壁悬,两头击鼓歌声传。长藤酌酒跪而饮,何物爽口盐为先。白巾裹髻衣错结,野花山果青垂肩。》《硗确》,指土地坚硬不肥沃。
 

28. 新化置县
《宋史.梅山峒蛮传》载,熙宁五年(1072年),《诏以山地置新化县,并二城,隶邵州,自是鼎、澧可以南至邵。据清康熙《新化志.序》云,新化的含义,《谓王化之一新也》。
 

29.县治地点(一)
县城古称《县治》。新化县城始建于今白溪镇之白石坪,至今该地有古县衙遗址,有东门山、南门前、西门溪、北沙洲、旧县村等地名。《绍圣间(指1095-1098年间--引者注),迁治今所》,即迁至今上梅镇,并建县学宫于县署之西南隅。建承熙寺于县城南郊(今上梅镇第三小学内)。
 

30. 县治地点(二)
县治地点的另一说法是,《始建县时在上梅镇,到绍圣年间迁往白石坪,旋又迁返上梅镇》。笔者以为前说准确。 主要依据之一是,《绍圣间,迁治今所》字,出自新化举人杨兴植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为知县秦涟倡修北塔而撰的《捐修北塔序》中,似更具有权威性。
 

31.苏甘后人说
据冷水江市政协编印的《冷水江市文史资料》第四辑转引苏甘后人苏先珍说:当年置新化县时,峒主苏甘住今冷水江岩口,朝廷封其镇威将军,代掌县官之印。县址定何家坪,苏甘迟迟不去上任。后派长子苏相瑛驻何家坪下游的苏溪,代掌县印。后朝廷以擅离职守之罪派人顶替了他。由此,《新化才有了朝廷派来的县官》。新化首任知县为长沙人杨勋。
 

32. 瑶苗人创巫教
巫教又称鬼教,为梅山瑶苗人所首创和信奉。巫教认为万物有灵;人死后为鬼,其魂魄活在另一个世界,会保护子孙幸福;鬼分善鬼与恶鬼,要驱除作恶多端的恶鬼,祭祀有特殊功绩的善鬼;人、鬼可以沟通,巫师则是人、鬼之间的使者;人的病痛灾祸,皆为鬼怪作崇,要请巫师作法才能消除。瑶苗民众敬重巫师,生则视为师,死则奉为神。
 

33.主户与客户(二)
《宋史.梅山峒蛮传》载,开梅山《籍其民得主客户万四千八百九户》。《主》,即主户,亦即地方土著。据《续资治通鉴》记载,梅山土著居民(瑶、苗族人)主要有《扶、苏、石、卜》四大姓,其他姓氏包括向、蓝、田、赵、包、舒、毕、厉、史等 。
 

34. 主户与客户(二)
客户即从外地迁入之民族 。新化置县时,已有客户,包括当时奉家山的奉姓、鹅塘陈姓、白水溪邹姓、洋溪彭姓、侯田袁姓、孟公曾姓、城南刘姓等 。可能还有冯姓。明末塾师、新化人陈长炳在《游鼓台山记》中称,《相传秦时有冯君者避乱潜身于兹》。
 

35.汉族移民
为加强对梅山地区的控制,置县后宋朝廷命令籍隶江西吉安、泰和等地在外为官者各率其家族移民至梅山。据胡能改《(梅山客户)补遗》称,元丰八年末(1085年)新化定居者达80余姓。明永乐二年(1404年),推行屯田制,又从外地移入大批汉人前来新化屯田,有的后来定居下来。
 

36.《人文渐盛》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湖广学政潘宗洛在其上奏的《请准苗童以民籍应试疏》中云:《臣查湖南新化、安化两县,在宋时名为梅山,尚系生苗巢穴。一入版图,人文渐盛,中进士举人者,每不乏其人》。
 

37.首位进士
新化自建县至清末,科举进士44人,其中翰林5人;将才23人;举人297人;其中武举人62人。刘允迪于宋绍圣三年(1096年)考中进士,为新化首位进士。
 

38.北上《勤王》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逼近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县民荷戈裹粮拥知县杨勋响应文天祥号召,北上《勤王》至裹阳,勋病亡军中,县民扶棺回新化,葬石马三都 (今何家坪)。当皇上有难时,各路军马前往救援,其行为谓之《勤王》。
 

39.宋理宗夜宿辇溪
宋理宗赵昀继位前曾任邵州防御使,于宣和六年(1224年)乘船去杭州时经今新化县游家镇辇溪,宿驿站。当地有碑文记载,清新化人李馥《过辇溪》诗亦云:《石蹬依斜绕薜萝,江村风景近如何?荞花委地秋霜早,枫叶漫山夕照多。霞彩似迎神鲤出,波光曾翠华过。茫茫古意凭谁语,断碣苔纹手自摩。》诗中《翠华》,即指皇帝乘坐的车船。
 

40.芦茅洒采煤
根据已发掘的芦茅江遗址得知,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乌石芦茅江开始产煤,为湖南已发现最早开挖的煤窑之 一。其采煤技术已发展到窑深数丈,不用支护,并历久不塌,至今仍留有《丈田弓》、《鸡笼门》、《葫芦口》等矿窑。
 

41.张虎、周龙起兵抗元
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县人张虎、周龙起兵抗元,民纷应之,先后恢复新化、安化、益阳、宁乡诸县。元湖广行省平章阿里海牙派萨里蛮率兵镇压。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义军与元军激战后,张虎、周龙被俘遇害。
 

42.本土首位诗人王南美
南宋末年隐居于新化县伊溪桂岩,以《易》学授徒,工诗,著有《钓月《耕云》二集,均佚,现仅存五言古诗一首《钓月楼》,是新化相土第一位诗人的唯一诗作。诗云:《居士作层楼,不爱风花雪。待得野云收,只钓溪边月。》
 

43.《宋史.梅山峒蛮传》
《宋史》由元末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于1345年告成。《宋史》第四百九十四卷中有《梅山峒蛮传》,为我国正史中第一篇详细记述梅山开发过程的最具权威性的记载。
 

44.城垣兴衰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始建县城土墙。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加固原土垣,高1丈,宽0.4丈,并架木盖瓦。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修建石城墙,周长760丈,高1.8丈,宽1.2丈,垛口千余个,城门有四。以后多次整修。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城墙已破败,在改造拓宽街道时,开始拆除城楼。
 

45.最早的药局、医官
明洪武三年(1370年)设惠民药局于西正街玉虚宫左,由知县代管。洪武十八年,始设医官。清雍正三年(1725年)设普济堂,选医施药以治民病。
 

46.明洪武建制调整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调整建制,新化置太阳、石马、永宁三乡,辖二十一里。时,城区称厢,农村称都,都下设里,每里各编10甲,每甲由11户组成。县域面积约5100平方公里。
 

47.最早的水利设施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县太阳七都(今洋溪)乡绅造水利工程横港陂。朝廷工部派王理到县勘查督修,可灌田上千亩,为县内见于县志的最早的水利设施。古代,在溪河之旁掘池蓄水灌田谓之陂。
 

48.廉官刘显
县石马三都株木村(今中乐村)人,明景泰五年(1454年)中进士,返老家时,旧宅尽毁于火,匆匆构筑草屋数椽居之。先后任户部主事、吏部稽勋司主事、户部郎中和长庐都转盐运使等职。为官数年,辞归后两袖清风,旧时田宅,未增一亩一椽。好吟诗,著有《独草堂诗集》。
 

49.《游山熊山庵》
刘显作,为最早描写大熊山风景的七言律诗。诗云:《鼎湖仙去剩禅宫地,策杖逢秋兴不穷。一带人家红树里,数声僧磬白云中。泉盘曲涧常飞瀑,鸟度长天不碍空。封禅传疑休要论,且寻灵药问崆峒。》
 

50.《重九后一日登独山》
刘显作,描写所居之地独山的风景。诗云:《重阳已过喜天晴,闲引儿童曳杖行。信步滑宜防石溜,披襟爽恰受松声。还山正坐烟霞癖,选胜尤夸腰脚轻。半晌从容心似洗,此身幻若憩蓬瀛。》
 

51.新化最早纂修的县志
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县学训导蒋瑛奉檄纂修《新化县志》,是为新化最早纂修的县志。书早湮灭。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县人刘轩独纂《新化县志》成。是为新化个人独立编纂的县志,共11卷。今北京图书馆藏有原本,湖南省图书馆制有拷贝。 
 

52.玄溪起义
明正德三年(1508年)新化大灾,民掘草根树皮为食。玄溪(今奉家山一带)瑶人李再万在其父策划下,发动灾民(主要是瑶、苗人)造反,入县城劫富济穷。其父被官府杀害后,其子李廷禄再举义旗反抗官府,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被新任知县姚九功诱杀。
 

53.最早的石拱长桥和今仍坚固的石拱桥
明嘉靖九年(1530年),县人邹学、曾廷爵等为首在县西南古塘募捐修建官渡桥(今洋溪古塘桥),石墩梁十拱,为县内修筑最早的石拱长桥。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在县东北晨光乡建中油溪石拱桥。该桥单孔跨28米,桥面长53米,宽8米,净空高22米,石拱弧度半径20米,抗压抗震性能良好,历经260余年,今仍坚固。
 

54.邹廷望(一)
县太阳四都野鹅塘(今洋溪寨边村人,明嘉靖五年(1526年)生,1562年中进士。在京城礼部会试所写文章中,邹廷望主张《务本强国,不必竭民以资国》;《理财主要在节约与储积》,以及《用循良之吏,戒贪墨之徒》;对防御倭寇,主张《以夷制夷之策》。
 

55.邹廷望(二)
邹廷望一生以名德清望重于乡里。1562年6月首任河南新蔡知县期间,邹《多善政,不名一钱,省滥派,免浮征,为新蔡人所感服,为之立生祠。》(见清同治《新化县志》)任陕西凤翔府知府期间,不但《捐俸赈饥》,且《又创立书院,邀名教士子,大书忠孝节廉四字勒石以端趋响》。升任甘肃庄浪道兵备佥事期间 ,见旧土城累筑累圯,又《捐俸坚筑,城赖以固》。
 

56.邹延望(三)
万历五年(1577年),邹延望辞归故里时,《誓不以一帕相随》(意思是就连一块手帕装得下来的东西也不带)。有人给他故里居家的门上写了副对联:《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宝庆知府知其贫,从清出闲田中拨给若干亩,邹坚辞不受。
 

57.邹延望(四)
回家乡后,邹延望倡修学宫,立社学,义学,编修县志,并约集乡绅,在洋溪上游筑广济坝,为当时县内最大的河坝,《纵灌三千(亩),横泽八百(亩)》。临终之前,嘱其家属:《卒后有以乡贤请祀者,皆不受也。》300余年后,盗墓者从邹墓中所得东西,只有一袍、一剑和一对瓷花瓶,别无长物。
 

58.锑与锡矿山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锡矿山陶塘谭家冲发现锑矿,民误以为锡,附近一带因此而名锡矿山。在明代,已有小型开采治练。
 

59.万历社学
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林培(今广东东莞人)任知县,倡建社学,即地方小学,教育幼童《申解祖训,诵孝训章》、《崇礼教 》。5年后,建乡学8所,全县二十一里各建社学。邹延望在《新修三乡社学记》中认为建社学乃《牧道首务》即地方官的头等大事。
 

60.多智的《十麻子》
《十麻子》姓徐,名木,新化桃林(今科头乡)人,生于明末崇祯年间(1628-1644年间,)因为幼时出天花,在脸上留下十粒痘疤而得名。十麻子从小足智多谋,广为流传的《新化草坪》、《交牛税》、《吃狗屎》等故事,反映了他机智过人、疾恶如仇、凭良心做事的品性。
 

61.瑶苗民外迁
随着汉族人的大量迁入,瑶、苗民逐步退入深山老林,或往外迁徙。《宝庆府志》载,明洪武年间,不少瑶、苗人迁往绥宁、城步及湘南的宁远、道县、江华等地,还有的远迁至广西、云南、贵州,也有被汉化的。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编修的《新化县志》称:《新化瑶民于明末外徙殆尽。》
 

62.巫教得传承
方志学者、新化人陈立群生前在《梅山文化考略》中认为,移民新化的汉族人在瑶苗族人迁徙外地后,继承瑶苗所创立的巫教传统内容和奉祀三峒桃源,保留了部分诀、符、咒,将祈祷的阴阳语改为汉语,将巫师作法事时的穿戴及手持物作了改进,并增加了一些内容。
 

63.梅山教
张泽洪等专家认为,起源于古梅山的传统宗教——梅山教,具有融摄道教法术和原始巫教的特点,有神、符、演、会和教义。其上坛祀太上老君,中坛祀历代祖师,下坛祀梅山启教张五郎。张五郎又称开山五郎,木雕的神像为两腿朝天、双手撑地。现新化、冷水江人家仍留有各式各样的《翻坛咒》、《五郎咒》。
 

64.天马山古战场遗址
南明水历二年,亦即清顺治四年(1647年)十月,李自成原部将袁宗弟、刘体纯两部经新化横阳山,图与驻扎在洋溪的王进才部会合。土豪富户筑寨相抗,以天马寨最为险固。久攻不下后,袁、刘伪装退却,另派当地人与守寨门者串通,约定半夜开门接应。破寨,寨中投崖者众。此处遂取名为舍身崖。今有天马山古战场遗址。
 

65.诗老欧阳辂
字磵东,青峰村(今属上渡办事处)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生。父早逝,家境贫寒,靠佣力养母。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中乡举后,屡与会试不第。后游学四方。喜诗,远近称其为《磵东诗老》。时两江总督陶澍称其诗为《炼骨入声,融神于气。》辂亦自谓《作诗当自写胸中之天,不期而与古合》。又谓《作诗务苦吟,切忌自恕。一字未妥,一韵未安,必穷日夜探索以求改。》
 

66.《哭同俊别驾殉难》
欧阳辂作。全诗用满腔爱国热情,歌颂了曾同俊的义举。曾同俊,清乾隆时新化人,在贵州永丰任同州时因《征苗》兵败自刎。诗云:《慷慨丈夫志,杀身良所安。一生心不死,万古血犹丹。墓有乌蛮哭,尸无马革完。楚黔相望远,风雨夜漫漫。》
 

67.《鹰》
欧阳辂作。诗云:《眩眼斑斑碎锦纹,细看铁骨缠霜筋。雄心怒挟三秋气,老翮横盘万里云。天上璇瑶原有种,人间狐兔敢论群?时艰思尔殊尤器,好为饥鸣一策勋。》
 

68.《九日登南台诗》
欧阳辂作。诗云:《云门幽径记曾攀,二十年来一瞬间。自笑衰颜非昔日,也乘佳节欵禅关。涛声依旧金溪渡,林影分明北郭山。风景不殊人事易,怆怀那禁泪潸潸。》县人杨德湘点评云:此诗作者将自己20年前后的自我描绘得神情毕露,今读之,使遭遇坎坷的有志之士为之唏嘘泪下。欵,音读kuan,敲、叩的意思。禅关,指佛寺。
 

69.《湘学复兴之导师》邓显鹤
娘家乡梓木冲(今属曹家镇)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8年)生,清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清史稿》等皆极称邓显鹤在当时以道德、学问、诗文名满天下。整理刊印《船山遗书》、《沅湘耆旧集》、《宝庆府志》40多种、800余卷。著有《南村草堂文抄》、《南村草堂诗抄》。粱启超称其为《湘学复兴之导师》。
 

70.《励志》
邓显鹤作,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正气与抱负。诗中有云:《英华不再来,华发倏已盈。出处成蹉跎,俯仰愧此生。此生无百年,而有千载事。谦蔺久尘埃,凛凛馀生气。人言动不朽,何者堪长世?惟恃此气尊,养之塞天地》。
 

71.李玉容七岁作《咏画松》
李玉容,女,清康熙年间出生于新化西家湾。自幼能诗,其诗作17首收入邓显鹤编的《沅湘耆旧集》。《咏画松》全诗为:《独标劲节倚高岑,历尽冰霜不受侵。寄语毕宏休著笔,最难描出岁寒心。》毕宏,唐代宗人,善画山水,松石奇石。
 

72.《梅城初雪》
这是一首描写新化城区雪景的持,为清康熙初岁曾当过辰溪训导官、后罢职归里的新化名诗人李天任作。诗云:《童仆清晨报,窗前昨夜风。粉城增一色,霜叶点残红。始觉乾坤淡,方知草木空。谁怜飞乌外,支盾卧高峰。》
 

73.首创毛板船
清嘉庆四年(1799年),新化洋溪杨家边船户杨海龙在一次性运煤船--《三叉子》船基础上,改造了第一艘毛板。整艘船用8分厚的松木毛板拼(不用刨平,故得名毛板船)钉而成,省工省料,驾驶灵便。经十几年运行积累,不断改进,成型的毛板船载重大者120吨,小者60吨,船长5丈、宽1丈2尺,吃水四五尺,运煤到汉口,连煤带船板卖掉。桅秆则在益阳租用。此毛板船是中国船运史上乃至世界船运史上所独有的创举。既促进了当时的煤炭外运,也促进了木材流通。
 

74.《船夫歌》
流传于驾毛板船民间的歌谣。歌词如下:《驾船要驾毛板船,骑风斩乱起云天。一声号子山河动,四把神桡是神鞭。船打滩心心不悔,艄公葬水不怨天。船到汉口把钱洗,花花银子落褡裢。今生许下空心愿,来生转世再撑船。》
 

75.北塔
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木阁。60年后倾圮。道光十四年(1834年)建成的北塔,楼阁式砖石塔。全塔七层,高44米。知县林联桂书《北门锁钥》。正门对联为欧阳辂撰写,联云:《正欲凭栏舒远目,直须循级上高头。》次年,邓显鹐写有《游北塔记》。1981年,县人民政府定北塔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6.文昌塔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在洋溪东北岸建回澜公所,后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改建为文昌阁,现改名为文昌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门联为《日月光华瞻圣教。山川灵淑蔚人文。》
 

77.近代舆地学奠基人--邹汉勋
清嘉庆十年(1805年)出生于新化罗洪村(今属隆回),当过知县、直隶州同知。学问广博,一生致力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推崇以经纬测绘地图的理论与方法。提出绘制地图的基本原则:一、明分率(比例);二、分准望(方位);三、定中官(坐标);四、测日量(点座分路)。即作图以经纬度划分成方格,每格按比例等于若干里。有20多种著作刊行于世。
 

78.邹代钧与《中俄界记》
邹代钧为邹汉勋之孙,生于咸丰四年(1854年)。其继承祖训,潜心地理学研究,其中以发明舆地尺(即地图比例尺)最为弛名,并创用铜版纸印制我国最早的近代地图册--《中外舆地全图》。1896年,在武昌创立《舆地学会》。其所著《中俄界记》成为20世纪90年代商谈中俄边界纠纷的重要历史依据。
 

79.最早的百货商店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湘乡人朱吉发来新化县城建店经营绸缎、布匹、百货,是为县内最早的百货商店。

 

80.最早的邮政
 光绪十一年(1885年),县内始设邮传递铺,总铺在县城,下辖冷水、南烟等十铺,每铺置铺司三名。
 

81.游智开不向洋人屈服
 游智开生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今上梅镇南门街人。一生为官清廉。光绪十二年(1885年)晋四川护理总督时,正逢发生《重庆教案》。英美帝国主义走狗、教首罗元义枪杀反对他擅自建造洋楼的群众11人,伤22人。游智开坚持认为《罗元义身虽奉教 ,仍是中国子民,自应治以中国法律,洋人不得庇护阻挠》,并力请清廷《饬总理衙门,护理力争,勿使公使干预。》清廷最后同意了游的主张,终使罗元义伏法。此举极在地伸张了中国人的志气。
 

 

82.田家妇
 游智开作,反映他对劳动者————田家妇的同情和对不公平社会的厌恶。诗的前半首如下:《田家妇,勤种棉,峨眉不扫螺髻偏。头戴笠子轻而圆,微云一朵低头肩。高原五六月,种棉复锄棉。长絻纤纤日当午,尘土满衫汗如雨。树荫呱呱卧啼乳,一畦未毕就儿哺。吁嗟田家妇良苦。》
 

 

83.曾国藩与新化
 道光十九年(1839年),28岁的新科进士曾国藩回到家乡双峰县荷叶乡天坪村白杨坪,在《曾国藩日记》中记载:《七月二十二日,从文吉堂出门,到邵阳牛克祖、岩公祠、三枝铺、宝庆府、武冈、高沙市、马鞍山、黄枚桥、新化十里山、科头、安化蓝田、杨家滩》。咸丰九年(1859年)六月二十日日记记载:《至湘阴县城,学官邹搢新化人来陪侍甚久》。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初二居安庆期间日记载:《谭秉钧自称新化布衣,来城献书,其著作颇多气象,亦尚峥嵘,但欠沉着耳》。(风天津人民出版社《曾国藩日记》)
 

 

84.一千文钱起家的曾庆湘
 新化著名义商。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九月出生于今新化科头乡,13岁时拿着母亲纺纱攒下的1000文钱外出做小贩,20年间在资水沿岸各埠设益美祥商号18家。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新化筹办《实学堂》时,他捐资1700缗(1缗为1000文),占当时办学基金的2/3.还为《新化县自治筹备处》提供活动场所,为自费留学青年赞助学费。曾晚年更是倾力大做慈善事业。
 

 

85.学田之制
 新化自建县以来,即有崇学重教的传统。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倡议数十年的学田之制终取得丰硕成果,据当年成明郁(成仿吾的祖父,进士出身)撰写的《新化(学田志序)》载,计捐田814.4亩,以钱置田共987亩,每年实收租稻谷约1500担。学田之制始于北宋,学田即学校的田产。学校把学田租佃给附近农民,收取一定租粮或钱物,用作办学经费。
 

 

86.新化实学堂的创办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县人邹代钧、周叔川等创办新化实学堂,校址在县城南门曾氏总祠(今县电信局),与长沙时务学堂《并峙为两》。首届学生中有陈天华、杨源俊等50余人。光绪二十八作年(1902年)易名为新化速成中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改称公立中学,民国元年(1912年)定名为新化县立中学。1952年改称湖南省新化县第一中学,被评为省级重点中学。这是全国最早创建的、唯一一所延续至今的现代式中学。
 

 

87.《秋日登熊山》
 流传下来的颂扬大熊山的诗,以明朝刘显作的《游熊山庵》和清朝张麒做的《秋日登熊山》见长。张麒诗云:《重冈叠嶂锁丛林,策杖清秋试一临。寒瀑流成千涧静,宿云开见万山深。古皇剑去岩扉冷,仙女踪沉石气阴。归路夕曛横古寺,螟钟风送落遥岑。》
 

88.《资江渔父歌》
 资江乃新化、冷水江的母亲河。清朝新化人僧如松作的《次江渔父歌》展示了资江景色和渔翁闲散清幽的风韵。诗云:《渔翁夜泊鸥不惊,渔妇晓汲手自烹。全家一艇不归去,攻笛一声资水清。去年觅得资深处,朝披江云暮江雾。往来出没溪峡中,自言生计良非误。闲钓资江鱼,醉做资江歌。得鱼沽酒一长啸,此身只合老烟波。》

 

 
89梅山印记
最早的留学生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县人陈润霖留学日本东京弘文学院,为县内最早的留学生。清末民初,留学日本的有姓名可考的新化人共92人,总数为170余人。
 
 
 
90梅山印记
同盟会员荟萃之乡 清代末年,新化革命志士参加早期同盟会的有陈天华、谭人凤、曾继梧、方鼎英、张镇衡、邹毓奇、周来苏、邹永成、苏鹏、邹代藩、陈延柱、戴石屏、谭一鸿、谭二式等40余人,因而新化被誉为同盟会会员荟萃之乡。
 
 
91梅山印记
陈天华  清光绪元年(1875年)出生于荣华乡小鹿村,曾就读于新化实学堂、岳麓书院,1903年官费留学日本,出版《猛回头》、《警世钟》,以激昂的爱国热情、通俗流畅的文字写出了民族危机和亡国沉痛,呼吁人民警醒,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建立民主共和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八日,陈天华因抗议日本政府《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等原因,誓以牺牲自己来唤醒国人和留学生的觉悟,而愤投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殉国。时年30岁。
 
 

92.《猛回头序诗与跋尾》
   陈天华作,全诗如下:《大地沉沦几百秋,烽烟滚滚血横流。伤心细数当时事,同种何人雪耻仇。
瓜分豆剖逼人来,同种沉沦剧可哀。太息神州今去矣,劝君猛省莫徘徊!》
 
93.《警世钟卷首诗》
 陈天华作,全诗如下:《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
万丈风潮大逼人,腥羶满地血如糜;一腔无限同舟痛,献与同胞侧耳听。》
 
94.谭人凤
 清咸丰十年(1860年)出生于新化永靖团福田村(今隆回县鸭田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加
入同盟会,1911年与宋教仁等人创建同盟会中部总会。在武昌起义中,他担任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讨使,统一指挥和节制武昌各军及各省援军,终于使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昌起义取得胜利。黄兴赠诗给
谭人凤,称《能争汉上为先著,此复福州第一功》。
 
95.《黄花岗》
 谭人凤作。谭人凤参加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的广州起义,并要求参加敢死队,因
年老体弱,被黄兴劝阻。后作七绝《黄花岗》三首,其中一首是:《黄花零落一荒岗,七二英雄作墓场。无限凄风无限恨,我来凭吊泪盈行。》
 
96.曾继梧与维山石板路
 曾继梧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今维山乡林屋村人。武昌起义时任炮兵司令,讨袁之役时任湖
南护国军第一军司令。1929年后任代理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接任,曾继梧不愿与之为伍,不辞回归故里。月俸银洋百元亦拒领。数年后累积了万元。友人多次劝其接下,为地方主办公益事业,乃从,由他人代领,悉数捐修从县城至维山的石板路。
 
97.杨源浚《义释和潜》
 杨源浚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今燎原村塔田人。1925年为广东孙中山大本营高级参谋,国民
革命军第六军第五师师长。参加二次东征和北伐。宁汉分裂时,蒋介石令杨速追拒绝去南京的程潜。在九江与程潜相遇,告程以来意,程示义无反顾,要投奔武汉。杨极表同情,以追赶不及复命。蒋疑其不忠,借整编为由解除杨之兵权。杨即称病离开南京,寓居上海。
 
98.爱国将领方鼎英(一)
 方鼎英生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今圳上镇方家湾人。其立身长箴言为:《宁拙毋巧,正心诚
意!》一生以武济世,以学有育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日本东京由陈天华介绍加入同盟会。1911年回国参加 武昌起义。1925年至1927年间任黄埔军校教育长、代校长,中将军衔。《四一二》
政变中,秘密保护军校中的共产党员,受到周恩来称赞。后任国民党军军长、军团总指挥、战区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99爱国将领方鼎英(二)
 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频频,后方觉得内战茫茫无了时,决心离开军队避居上海。1930年,蒋、阎、
冯中原大战时,蒋介石多次命其再上前线,均辞不赴命。《九一八》事变后,方积极从事反对内战、团结抗日活动。在中共地下党员吴成芳策动下,在湖南从事和平自救迎接解放的工作,白布攒成程潜、陈明仁和平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参事室主任、司法厅长、政协副主席等职。
 
100.《题小照戎装仗剑》
 苏鹏作。苏鹏,清光绪六年(1880年)生出,新化毛易镇(今冷水江毛易铺)人。1904年同杨笃生
(长沙人)等组织暗杀团赴北京刺杀慈禧太后,未遂此诗写于逃亡路上自己的照片上。诗云:《独立苍茫望,风霜满野多。倚天惟此剑,负汝奈愁何!》
 
101.中华交通第一史————《中国铁路史》 
 曾鲲化著。曾鲲化生于(1881年),今孟公镇人。曾官费留学日本岩仓铁道学院,任中国留日学生
会总会长。回国后,赠任湘鄂、京汉铁路局长,交通部路政司长、交通总长。1923年所著的《中国铁路史》,起自清同治初年,迄止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于铁路 的肇兴、传入,以及当时清朝廷官员纷起反对筑路的情况,记载甚详,其中附载了不少罕见的资料,极有研究价值。
 
102.世界锑都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晏咏鹿、刘履斋在锡矿山拣取前明炼余之渣块30斤,送省化验,证实为
锑矿。是年二月,晏、刘合办积善锑厂,此为新化最早的炼锑矿厂。到民国初年,新化锑业采矿公司发展到130家,炼厂30余户,矿工逾10万,日产生锑60多吨,产量占世界总产一半以上,时称《世界锑都》。
 
103.瓷泥矿之发现
 1914年,敦信乡(今属洋溪镇)人邹承修在县西南之麻罗发现泥瓷矿,次年创办华新瓷业公司。新
化瓷器工业自此始。在他的带动下,洋溪先后办起维新、裕和等十来家瓷碗厂,当时洋溪有《小醴陵》之称。 
 
104.陈润霖与《健学会》
 1921年,新化人陈润霖在长沙同徐特立一起,组织《健学会》,以输入和传播社会主义思想为宗旨
。毛泽东撰文称赞此为《湖南思想界的创举》。陈润霖于1879年出生于新化城厢青石街,1921年当选为省教育会会长。五四运动中,对长沙各校学生举行爱国示威游行极为支持。
 
105.《辛酉大旱》与《逃荒护照》
 1921年6至8月,旱灾严重,全县饥民逾40万。县城向饥民施粥,日领粥者数千人。县民以草根、树
皮、白泥(民称《神仙土》)为食者甚多。阳峒、老寨等地油栗树皮均食尽。县城街头曾悬标出卖儿童,斤价80文(铜元,时米价每斤240文)。是为《辛酉大旱》。饥民向县署请票逃荒,县署发放首批《逃荒护照》,560名饥民相继出境逃荒。 
 
106.毛泽东的新化籍老师罗元鲲
 清光绪八年(1882年)生于洋溪镇冷水巷村,曾任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历史教员,对毛泽东非常
器重。罗教育儿辈说:《要吃饭,得流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都不是好汉。》他一生俭朴,不忍心《坐在别人肩膀上》乘轿子和人力车。毛泽东非常佩服罗的见解与行动。1952年,毛泽东邀请罗元鲲、张干往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并为罗元鲲旧居写《力食居》牌匾,嘉奖他教书系《自食其力》的高尚职业。 
 
107.《修志感怀》
 罗元鲲作于1948年,时在新化参与《县志》的资料收集和编写。诗云:《天长地久何时毕,昨夜今
朝又明日。白发苍琅牙齿稀,不觉今年六十七。此去七十只三年,把镜对照心茫然。一县文化在县志,县志责任属吾肩。千条万绪容搜检,去秋强把条例编。今年回县来工作,苏游邹晏相后先。同寝同食同作息,不假不怠心力专。千虑之中每有失,只恐志稿多尤愆。知新温故长如此,几回搔首问苍天。门外双梧向我笑,笑我何愚又何颠。》
 
108.毛泽东的新化籍老师袁吉六
 清同治七年(1868年)生于保靖县,祖籍新化永固巴油村(今属隆回县)。1912年携眷迁新化苍溪
山戴家凼其岳母家附近建房定居。曾任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国文教员,十分器重毛泽东,赞赏他的刻苦学习精神。毛泽东曾说:《我学会了古文体,所以多亏了袁大胡子,今天我在必要时仍然能够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袁吉六的墓碑题字。
 
109.《自题书斋联》
 袁吉六作,全诗联:《花影云拖地,书声月在天。》今保存有袁吉六的用人箴言:《求才于才,不
若求才于德。有德而才在也矣。无德之才,不可用也。》
 
110.毛泽东的新化籍老师罗教铎
     清光绪十二年(1880年)生于洋溪镇新塘麻罗村,曾任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员。1919年下半年,湖南各届发起《驱张运动》,反对省督张敬尧。毛泽东代表学生第一个在《驱张宣言》上签字,罗则代表教师第一个签字。在一起赴北京请愿返湘后,罗教铎得知张敬尧派兵搜捕毛泽东,即密派同学罗干秋通知毛泽东转移。
 
111.毛泽东的新化籍老师张干
 清光绪十年(1884年)生于新化坪上黄土岗(今新邵县坪上镇),曾任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
。1915年上学期,一师按省议会要求,规定师范生每学期增加5元学杂费,学生以为是张干主张,群起反对。毛泽东等发起罢课《驱张》学潮。最后,毛泽东等被记大过,张干引咎辞职。1952年,毛泽东特邀张参加国庆观礼,极尽师生之谊。毛泽东在接见周世钊时说:《张干很有能力,30岁就当第一师范校长,不简单。原先我反对他,现在看来没有多大必要。多交几元学费的事,也不能怪他。》
 
112.中国第一批飞行学员之一的曾广倜
 曾广倜出生于(1891年),维山乡林屋人。1923年考入云南总督唐继尧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招收中外
男女党员的航空学校---云南航空学校(编入云南讲武堂第十七期),成为中国第一届飞行学员的新化籍人(见《丰碑百年话英雄————永远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云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抗战期间,曾广倜在福建抗日前线御寇。
 
113.县内最早的中共党员
 1923年7月,洋溪青年邹建武在湖南第一纱厂当工人时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旋经该厂中共支部书记
肖石月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为新化县境内入党最早的中共党员。邹建武1904年12月出生于洋溪。1925年,中共湘区委员会派其到锡矿山开展工运工作,翌年2月当选为矿工会执行委员、副委员长、《马日事变》后奉命率工人纠察队驰授长沙,途中在今涟源市蓝田六亩塘与敌军遭遇,不幸中弹牺牲。
 
114.最早的党组织
 1925年秋冬之际,中共湘区委员会先后派共产党员肖石月、仇寿松、舒金山等与先期在新化锡矿山
从事工人运动的邹建武会合,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中共锡矿山特别支部,由肖石月任书记,有党员32人,为新化县内第一个共产党组织。肖石月为常宁县人,1921年入党,1927年5月在蓝田战斗中牺牲。
 
115.永安区农民协会宣言
 1927年3月13日,永安区农民协会发布的《成立宣言》有如下口号:《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
,提高革命民权。建设廉洁政府,打倒重利盘剥,铲除土豪劣绅,铲除地痞流氓。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拥护国民政府,拥护国民党,援助北伐军。革命成功万岁,世界革命成功万岁,永安区农民协会万岁。》
 
116.六六事变
 1927年6月6日凌晨,国民党新化县当局将共产党员、县农民运动讲习所副所长郭垂芳和共产党员王
铭、袁月斋、罗能忠、胡启隆、张盈丰等,杀害于县城郊西门岭,史称《新化六六事变》。同年在县城被杀害的还有共产党员、县农协副主席胡启龙,共产党员、县农协农民纠察总队队长邹序龙,还有区、乡农协负责人袁伯翔、石郁文、黄伯全、曾纯正等。
 
117.《疾首吞声哭国殇》
 邹序龙作于1925年五卅惨案后,原标题为《感怀》。诗云:《驭龙无术悲黄种,疾首吞声哭国殇。
安得春雷千百发,振聋启聩挽危亡。》邹为今新化水车锡溪人,1925年加入共产党,曾任共青团新化特别支部书记、县农协执行委员兼农民纠察总队队长。1927年10月11日就义于县城底子西门岭。在留给胞兄的一书中有《报仇事,不用着急,将来自有成功之一日。》今紫鹊界山麓有邹序龙烈士碑。
 
118.《耍谈经》刊行
 1928年《耍谈经》刊行。谈书署名为《楚南新化痴嘻儒士李义才著刊》。由新化南门外青石街文元
书局翻印。李义才为游家东岭人。全书内容选自各种书刊中和地方传闻,包括琅塘戴岳山(花名戴缺子,生性机灵,才智过人,一生好打抱不平)的故事。
 
119.民众图书馆落成
 义商杨笃武慷慨捐献四千余银元,终使新化民众图书馆于1930年6月竣工。《构馆三楹为重层,上层
贮图书,下层隔而五之,其中为大厅,左右为阅书之室各二。》邹永修代替县长写的《新化图书馆记》论述了建图书馆之重要,赞扬了杨的义举,并希望那些《专利而贱义者》从中有所感悟。
 
120.晏孝逊创办私立上梅中学
 1931年,慈善事业家、教育家晏孝逊捐田产200亩为开办基金,又以全价2000担租的田契交省教育厅
作学产抵押,创办私立上梅初级中学。此后连年扩建校舍,亏空银元近万元,他变卖水田100余亩,偿还债务。抗战期间,聘一批外来而学有专长的名人,如杨黎原、肖哲等中共地下党员任教。在晏孝逊任校长的18年(1931-1949年)中,上梅中学《成了积极宣传抗日的基地、中共地下党组织活动的中
枢、新化迎接解放斗争的前哨》。
 
121.一代师表--成仿吾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出生于琅塘镇澧溪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28年在法国巴黎加入中国共
产党,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后曾任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校长。1938年与徐冰合译《共产党宣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校长
等。1984年逝世。中共中央书记处审定的《成仿吾同志生平》称其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社会科学家》。
 
122.《西北青年进行曲》
 成仿吾1938年作于延安。全文为:《大好山河被侵占,西北已经成了前线。起来,起来!西北的青
年,齐为保卫西北而战。我们不做亡国奴,我们爱好自由民权,我们生在祖先发祥之地,雪耻救国责任在我们双肩,团结统一,勇敢向前,哪怕血染八百里秦川!我们是西北的青年,我们选择了战,战!抗战建国成功不远!》
 
123.成仿吾《自述》
 1978的年秋,成仿吾以84岁高龄登上八达岭长城,写诗《自述》:《人生八十古来稀,喜见妖帮又
剩皮。阴谋欲毁英雄业,丑类终遭历史讥。乱反正人同颂,创新局面世所期。老夫贡献虽惭少,敢与青年迈步齐。》《妖帮》,指《四人帮》。
 
124.成仿吾谈梅山文化
 成仿吾多次对来访的新化人说,《梅山人喜欢练武,出过不少武把式,但也爱读书。好多宗族祠堂
拥有公田公山,专供族里子弟读书,文化教育发达》。《梅山的山,梅山的水,梅山的人,以及梅山的文化、习俗是座宝库。》
 
125.中国文学史的《女兵》
 受此殊荣的谢冰莹,1906年出生于今冷水江市谢铎山。1926年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翌年参
加国民革命军北伐,写出蜚声中外的《从军日记》。1937年《七七》事变后,组织《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赴上海前线的。何香凝曾赠诗曰:《征衣穿上到军中,巾帼英雄武士风;锦绣江山遭惨祸,深
闺女子去从戎》。谢一生著作等身,共2000多万字。安微文艺出版社出版《谢冰莹文集》上、中、下三卷。2000年,谢冰莹在美国旧金山逝世。
 
126.战将陈正湘
 1911年10月25日出生于新化县今圳上村一个农民家庭。15岁当兵参加北伐,1930年参加与组织兵变
后加入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中央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长征和平型关战役。在1939年11月冀西山区黄土岭战役中,时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团长,亲自指挥炮兵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解放后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街。1993年逝世。部分骨灰归葬故里,其纪念亭碑于1995年11月在其故居圳上镇落成。
 
127.《忆平型关之战》
 陈正湘作,全诗如下:《坂垣恃傲犯平型,好似熊罴气势凶。侈谓沙场征战久,岂知大海必吞鲸。
我军撒下天罗网,出师告捷建奇功。自有长缨握在手,何愁缚住莽苍龙。》1937年9月的平型关战斗中,陈正湘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副团长。
 
128.红军入新化
 1935年11月28日,萧克、王震、夏曦率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进入新化县城,军团部驻青石街陈宅
(今县总工会)。水月楼照相馆保留有军团领导人照片。部队于12月5日离县。同年12月12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率红二军团进入县西江东、上团等地,稍事休整后于14日去洞口县。红军在新化期间,发动群众斗争土豪劣绅,撒播革命火种。红军离县后,县国民党政府实施报复,要求限期归还所分地主粮物,400多人因此被关押拷打,有的被杀害。
 
129.击溃日寇的洋溪之战(1)
 1945年4月11日,日军入侵县境,西南十四乡镇遭杀掠,全县军民义愤填膺,奋起抗日。4月27日,
日寇3000余人进犯洋溪地区。在县布防的国民党军第18军第18师,第73军第15师、77师与敌激战,盟军飞机助战,日寇伤亡惨重,损失900余人,迫使其放弃了原定攻占芷江机场的计划。5月底,敌军残
部向宝庆溃逃。
 
 
130.击溃日寇的洋溪之战(2)
 1945年4-5月间,日军在洋溪犯下滔天罪行,采取挖洞活埋、楠竹分尸、剖腹掏肝、破肚穿腮、抛
空刺童、蹂躏妇女、凌磨老人、纵火烧房等残暴手段,屠杀居民2664人,强奸妇女277人,烧民房1759栋,毁粮食1055石,杀耕牛2257头。1986年11月24日,日本原侵华陆军部队人员7人及亲属5人,以贺
三长清为团长,前往不溪当年抗日战场旧址访问。贺三长清集结全体团员,列队立正,向陪同访问的洋溪区区长虔诚三鞠躬。
 
 
131.县内第一条公路
 1946年4月,邵阳至新化的公路动工修建,次年8月竣工通车。此为新化县内第一条公路。
 
 
132.听过爱因斯坦讲座的杨卓新
 新化北渡人,18岁时(1908年)考入湖南高等实业学堂攻读机械科,1913年参加留学考试,被选录
入美国哈佛大学就读,先后留学美英法德等国9所著名大学,被授予数学博士和哲学博士学位。曾听过爱因斯坦讲授《相对论》。杨提倡《六维学说》,即除空间可分三维外,时间亦可分为三维;认为人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电磁波的振动过程。归国后,曾任湖南大学教务长、代理校长等职。
 
133.新化县城解放
 1949年8月5日,新化县政府收到程潜、陈明仁起义通电。次日,县长伍光宗(新化三塘人)复电程
潜,表示拥护起义。12日,伍光宗通电起义。解放军第147师进入县城。居民夹道欢迎解放军,新化县城和平解放。
 
 
134.新化第二次解放
 1949年8月19日,驻县解放军奉命往初安化,次日县府人员亦随军转移。22日国民党军第14军第10师
张用斌部复踞县城。9月30日解放军第160师由师长邹毕兆率领进攻锡矿山,与驻矿国民党军激战,歼敌数百人。10月5日,解放军第147师由师长郑贵卿率领从安化回师,在县突击大队协助下攻克县城,
国民党军溃逃。新化再次解放。10月9日随军南下工作队176人抵县。
 
 
135.县乡镇人民政府成立
 1949年10月21日新化县人民政府成立,县长赵文元。1950年2月,废除保、甲制度,全县6行政区辖
37乡镇、343村。乡、镇 人民政府相继成立。10月全县总人口为952531人。
 
 
136.土地改革
 1950年8月,县委在上田乡进行土地改革试点,年底全县推开,1951年底结束。土改中全县共划分贫
农134798户,中农40025户,富农2982户,地主8887户,其他15382户。斗争地主5425人,没收耕地23.91万亩,征收土地9.88万亩。没收大中型农具41595件、耕牛5179头、房屋41315间、粮食49089石
,在123709户、503418人分得了土地和其他胜利果实。
 
 
137.毛泽东给方觉民来信
 毛泽东于1950年5月10日给新化大熊中学(现新化三中)校长方觉民来信,说《去年十二月来信收到
,极为感谢。所指工作中的偏向,现正注意纠正,吾兄倘有所见,尚望随时示知。吾兄从事教育工作极为有益,尚祈按照新方向加以改进,福利人民》。方觉民,早年曾在毛泽东、何叔衡等主办的湖南自修大学附设补习学校学习。
 
 
138.毛泽东谈新化古寺保护
 毛泽东的新化籍老师罗元鲲曾于1952年10月19日致信毛泽东,反映家乡古寺损毁情况。毛泽东复信
说:《新化古寺有所损毁,极为不当。此类各地多有,正由政务院统筹保护之法。》并指出:《僧尼老者守寺,少壮从事劳动,此谕公允》。
 
 
139.罗盛教
 1931年生于新化圳上桐梓村,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1951年4月参加
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月2日清晨、为抢救落水的朝鲜少年崔莹而牺牲。志愿军总政治部追记罗盛教烈士特等功一次,并授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追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安葬他的朝鲜石田里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
 
 
140.罗盛教纪念馆
 位于县城资江大桥西段,占地3000平方米,1985年4月22日开馆。馆内有烈士的塑像及照片78幅,图
片51幅,实物114件。朝鲜驻中国大使、烈士生前所在部队领导均参加开馆典礼。原志愿军司令员杨得志亲笔为纪念馆题词:《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烈士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141.《业精于勤》
 罗盛教作,全文为:《镜不拭而不明,剑不磨而不利,金不炼而不良,路不走而不熟,心不用而不
灵,体不劳而不健,技不尽而不巧,故韩愈曰:〈业精于勤,荒于嬉。〉夫绳锯而木断,水滴而石穿;一篑之土,渐积而成山;一勺之水,渐积而成河,何往而非勤也!然精卫衔石,亦非勤乎?》
 
 
142.建国初期的县域调整
 1951年10月,拆第八区坪上等16乡、第九区龙溪埔等12乡和第四区田心等4乡入新邵县;拆第十七区
罗洪等21乡、第十一区水车等14乡入隆回县。19535月,将十九区江东等 18个乡划入溆浦县。同时,隆回县第六区除福田、麻罗2乡外其他乡及水车等12乡重归新化。1958年8月,将田坪乡、白岩乡部分地方划归涟源县。现在新化的总面积为3567平公里。
 
 
143.冷水江市的建立
 1960年将禾青、毛易、矿山、中连、渣度等5个公社和矿山、金竹山、冷水江等3镇划归新建的冷水
市管辖。1962年10月撤市入新化县,同时置冷水江特区。1968年9月复置冷水江市,将冷水江、矿山2镇和中连、毛易、梓龙、禾青、渣渡、潘桥、金竹山等7个公社划为该市行政区。1975年,撤销冷水江
特区,将矿山、铎山、三尖、岩口等4个公社划归冷水江市。至此,冷水江面积为453平方公里。
 
 
144.柘溪水电站与10万移民外迁
 柘溪水电站为20世纪60年代全国四大水电站之一,拦资水而建。1958年动工,1961年春关闸蓄水。
新化沿资的29个乡(镇)、193个村的15万亩土地被淹(其中耕地6.5万亩),全县8个较大的田垅淹没5个半,5个集镇淹没4个,农田水利、交通道路、文化教育和工商设施等沦为水乡泽国,10万移民三次
外迁。库区人民顾全大局,为支援全省经济建设和减少下游人民的洪涝灾害作出了巨大贡献。
 
 
145.   24万民兵修建铁路
 途经新化的湘黔铁路初建于1938年。当年抵御日寇,毁路抗敌。1969年4月开始复修。1970年县内先
后有2.4万名民兵参加湘黔、枝柳铁路修建。10月5日,湘黔金(竹山)润(溪)段竣工通车。省委第一书记华国锋等沿线视察。
 
 
146.武术之乡(一)
 1992年12月,国家体委授予新化《武术之乡》称号。新化人尚武的渊源可追溯至战神蚩尤九夷族后
裔苗民、瑶民的《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时期。1932年9月,全县举行首届国术(武术)比赛,横阳的廖满山获第一名,奖以《御侮救国,收复失地》匾额。翌年县成立国术研究所。
 
147.武术之家(二)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新化的武术活动进一步得到普及。县成立了武术协会。1983年,
鹅塘乡有《武术之家》100余户,四代同堂习武者有20多家。1987年,陈益球编的《梅山武功》由湖南科技了,出版社出版发行。
 
148.县内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12月11日,县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文物单位。计有:原红六军团司令部遣址(县总工会内)
、原红六军团临时军工厂遣址(县化工三厂)、抗敌伤亡荣誉将士公墓(上渡乡)、北塔、洋溪文昌阁、油溪石拱桥。
 
149.车田江水库建成
   1993年7月,经二十一载鏖战,载流油溪河,筑坝眼花村,价值以亿计的车田江水库竣工。县委、
县政府立碑纪云:《自此,河东大地解渴,万民乐业兴农;一水多用,黎庶称思。》
 
150.江泽民的批示
    1994年3月,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将新化县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扶持的重点贫困县。据
《历代名人与娄底,军事人物卷》收入的《情系故乡》(作者杨国吾)称,江泽民总书记曾于1993年4月6日在《新化县50万人不得温饱》的内参件上作出重要批示:《值得我们共产党人深思,看来是到了
非解决问题不可的时候了。》
 
 
151.新编《新化县志》出版
    1996年4月,新编《新化县志》由湖南出版社出版发行,印刷5000册。县志编纂委员会成立于1981
的5月。1992年底初稿基本合成,一年后出送评稿。该志贯通古今,全面论述了新化县自然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约210万字。
 
 
152.梅山龙宫
    位于新化县油溪乡资江西岸,典型的岩洞地貌溶洞,被誉为《亚洲最美的地质博物园》。现已探
明溶洞道长2876米,其中地下河长466米,共有9层洞穴,上万个溶洞。洞内绝世景观不胜枚举。2000年10月,中国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评价梅山龙宫《从科学调查、设计、施工,均按国内先进水
准进行,其综合开发水平属国内一流、世界先进》今前往参观者络绎不绝。
 
 
153.波月洞与《三打白骨精》
   波月洞位于冷水江市区大乘山下,面积4万平方米,属石灰岩溶洞,拥有世上最长的鹅毛管、最高
的天然石坝景观。洞中有洞,厅中有厅,鬼斧神工,步步皆景。是20世纪80年代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花果山水帘洞》的外景拍摄地。
 
 
154.试开放的麒麟洞
    位于新化白溪的清河桥与竹山村交界处。洞的规模之大实为罕见。全长约5公里,分4层,45个大
厅,104个长廊。最大厅900平方米,高24米,有一条1公里长的阴河,水深莫测。小洞中有大洞,大洞中有小洞,洞上有洞。1992年10月试开放,至今无人见到洞尾全部景观。
 
 
155.朱镕基视察新化粮库
   2001年4月9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到新化视察,检查中央储备粮新化直属库。该粮库坐落在上梅镇
黄泥坳,总面积197亩。储存中央储备粮和国家临时储备粮。抗战时期,朱镕基随就读的楚怡工业学校从长沙搬迁到游家白沙,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时期。
 
 
156.县委、县府机关 迁梅苑
    2004年12月,中共新化县委、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县政协整体搬迁至梅苑经济开发区新建办公
大楼。原办公地点移交上梅镇。梅苑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4月。
 
 
157.紫鹊界梯田
   2005年12月,国务院批准紫鹊界梯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遣产预备名录
。紫鹊界梯田位于新化县水车镇与奉家镇 交界,横亘于数十座深山幽谷中,约有梯田20000余亩。层层叠叠,辗转盘旋,形态万千,具天然储水功能,山高、水高、田高,全国罕见,是梅山地域的标志
景观。
 
 
158.山歌之乡
    2008年12月,新化山歌列入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遣产名录。新化县是山歌
之乡。劳动之余、喜庆节日、婚娶祭丧,县人常以歌谣抒发感情,长期以来,成为独具特色的新化民歌。其特点是:蛮、野、逗、辣。从内容划分,可分为历史歌、时政歌、劳动歌、仪式歌、情歌、生
活歌、传说歌、儿歌等。
 
 
159.新化山歌,赶山开铳调
    《背起铳杆唤起狗,纸敬梅山三把香。下河莫打落水麂,上山莫敲喂奶獐。十回赶山九有货,开
铳就闻野味香。》专家考证,此山歌形成于新化置县前。
 
 
160.新化山歌.扯秧歌
   据专家考证,新化的水稻种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扯秧歌》反映了扯秧的欢乐场景:《秧田里
扯秧要唱歌,有歌不唱稗子多:只要有人起了调,哦呵喧天众人和,好比南天门上打大锣。秧田里扯秧叫秧苗,莳到田里叫禾蔸;姐在屋里叫满女,嫁到人家叫贤姣,树倒出山叫木头。秧田里扯秧秧缚秧,多多拜上插田郎;弯头弯里要打短,凸上莫莳喇叭行,县里府里粮难当。》
 
 
161.新化山歌.戒烟歌
   《枫树叶,三角尖,妻子叫我莫呷鸦片烟。一来呷了名声丑,二来呷了冒寿年。行起路来像个阴司
鬼,床铺里摆只死人灯(读dian).》
 
 
162.新化山歌.山歌好唱口难开
    《山歌好唱口难开,杨梅好呷树难载。载在高山怕风摆,载在河边怕水推。载在你姐的后花园,
专让你姐半夜偷杨梅》
 
 
163.新化儿歌.月光光
     《月光光,海光光,担担水 ,洗 学堂,学堂洗得亮亮光。》
 
 
164.最难写的《字》(一)
    《一点一横长,一撇撇南方;两边丝绞,中间有个言大娘;左也长,右也长,中间坐个马面王;
心字底,月字旁,架根竹竿晾衣裳,打个勾更勾南方;一把大刀插心房,一点鲜血溅天堂。》按照这个口诀写出来的《字》,字典上是没有的。新化大人教孩子练这个《字》,主要是为了掌握字的笔画、部首。有专认为,它是一个字符,从属于古梅山狩猎文化,表现了梅山人的智慧和勇敢。
 
165.最难写的《字》(二)
    此《字》(见本书第641页梅山印记第164则)还有另一版本:《一点一横长,二字 口难当;两边
丝绞绞,中间马面王;左也长,右也长;心字底,月字旁,一笔于戈过海洋!》按照这个口诀已去掉了血腥气味。
 
166.《新化文鉴》出版
    2009年10月,由新化县政协学习文史委员、李典辉主编的《新化文鉴》出版。该书由新化史学家
、文学家及诗人等费时2年,广泛搜集古今典籍,从中挑选新化建县900多年来的诗词、文章以及史料精品而成,约48万字。书名寓意为:以文存史,以史资鉴。
 
167.《蚩尤文化研究基地》
   2006年10月,全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新化《中化蚩尤故里文化之乡》和《中国梅山文化艺术之乡
》称号。2009年12月10日,湖南省佛教协会和新化有关单位在大熊山中华蚩尤始祖文化园举行熊山寺扩建工程奠基仪式。2010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台湾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等举办的2010年海峡两岸宗教与区域文化暨梅山宗教文化研讨会在新化举行,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学术讨论和田野调查,并授予新化《蚩尤文化研究基地》称号。
 
168.编后语
    《梅山印记》各则源自古梅山及新化的典籍资料,试图全景式地展示古梅山及新化、冷水江的文
明进程轨迹,展示梅山文化形成的过程及散发的历史信息。参加典籍资料收集及摘要、编写工作的有刘林松、陈鸟山、钟求知,杨志仁、肖特兵、杨黎黎、刘亿生。新化地方志专家李典辉、杨德湘等审读了全稿,并增补了若干则。

 

在线二维码生成器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