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故里门户网欢迎您  www.417614.com
日期:

蚩尤故里门户网转话蚩尤 B段

蚩尤故里门户网转话蚩尤 B段

鸣谢《大熊山的民间传说与典故》一书素材提供:   大熊山李武汉先生、维山乡吴桂林先生 

         一、中国蚩尤故里是经国家批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授予湖南省新化县为“中国蚩尤故里文化之乡”称号,并正式认定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为“蚩尤故里”。 蚩尤故里含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部分地域,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北端,主峰最高海拔1622米,山脉横跨益阳安化县田庄洞市、南京乡。系资江中游,总面积81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3%[至今还保留有三万余亩原始次生林],是我国中南地区近年发现保留最好、最大、最全的珍稀动植物基因宝库。1988年被誉称为“三湘绿色明珠”。1992年10月,湖南省林业厅批准大熊山为“省级森林公园”, 2002年11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大熊山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认定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为“蚩尤故里” 后,中国第4届梅山文化研讨会与首届梅山旅游文化艺术节在此拉开帷幕,2009年中国梅山蚩尤文化研究中心、湖湘文化梅山蚩尤文化研究分院也相继成立,国内外一系列知深民俗文化专家慕名前来考察。使这块有着“世外桃源”之称的宝地终于掀开了她尘封达4000多年的神秘面纱,确立了“华夏三祖”之一、 “九黎之君”的蚩尤故里就在大熊山。待字闺中的大熊山也因此一夜之间蜚声海内外,并成了苗瑶等少数民族后裔们瞩目的焦点和寻根问祖的地方。蚩尤故里大熊山更拥有6大类旅游资源、104处自然人文景观,素以“山水清音,历史悠久”而著称。近年来成了人们最为熟知的生态旅游、文化考古和宗教朝拜胜地。目前正努力将此打造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上蚩尤一直被我国苗瑶等少数民族奉为始祖,身为“九黎之君”的他是中国古代东南部各部落联盟的酋长,继炎帝之后占据着长江、淮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了实现一统华夏的目标,他与占据黄河、渭水流域的黄帝多年互相交战,双方展开了长期争夺。据《史记》、《山海经》、《拾遗记》等众多史书记载以及大熊山历代流传的传说显示,蚩尤在4000多年前曾与黄帝进行了多次交战,有一次被黄帝部落一路追杀至大熊山后,却受制于大熊山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双方在僵持长达13年之后终于“握手言和”, 蚩尤臣服。而黄帝也特意登山览胜,据说这也是古籍《方舆览胜》中 “昔黄帝登熊湘”的由来。但几年后,蚩尤最终在河北涿鹿一战中被黄帝击败。“华夏三祖”之一、 “九黎之君”的蚩尤,由于败北被列为草寇,蒙羞千古,奇冤难昭。
但黄帝在战胜蚩尤一统华夏之后,慑于其威,不得不大祭蚩尤,并尊封蚩尤为“兵主”、“ 战神”【即战争之神】。
    ..事实上,做为“蚩尤故里”的大熊山,是4000多年前蚩尤世居生长活动的地方,蚩尤生于斯、长于斯、住于斯,境内尚保留了众多与“战神” 生息相关的地名和这位与苗瑶祖先遗存下的相关古迹、风俗、及宗教信仰、文化等各类传说。笔者们在通过长达数十年的调查走访以及相关文字和实物考证后,特就蚩尤屋场周边与蚩尤相关的系列本土民间传说、进行搜集和整理,以便后人更好的了解和知晓“蚩尤故里”。更进一步揭开大熊山作为“蚩尤故里”背后的神秘面纱。总之这些相关蚩尤的古地名传说,都或多或少的可做为“蚩尤故里”文化的佐证之一。


    二、蚩尤屋场:即现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办公楼及周边地域(位居锡溪工区,原属锡溪村),是大熊山境内世代流传至今的地名。相传这就是当年蚩尤生活的世居之地。而这个地名,也早就为梅山居民所熟知。
    按照当地风俗,所谓“屋场”,指的就是人们建房居住和休养生息的地方。因此“蚩尤屋场”无疑是蚩尤成长以及娶妻生子、一统九黎部族的地方,是蚩尤真正意义上的故里。蚩尤屋场名字的由来是祖祖辈辈这么流传下来的,但究竟从何时起有文字记载,此前一直无人正式考究,而找出相关的文字资料,是1993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林场主办公楼后山的一片废墟荆棘丛中一块古墓碑上刻有“蚩尤屋场”字样。此墓碑系大熊山中学教师陈光华(男,50岁,汉族)之五代祖陈显聪墓前拜台中功德碑,碑的石材为本地产的六豆石,四边平直,高1.2米,宽0.7米,厚0.06米,右下角略有缺损,碑文360字(无标点),系“清优附生姻世晚胡鹏拜撰开书(现放展览室),而这也是大熊山境内找到的第一份古石制文字记载实证。
    原碑文字如下:公讳显聪,礼照其字也,以清同治丁卯殁,葬蚩尤屋场之蝻蛇,系其四世孙会甫,将砌其父德汉府君墓,追思祖德,商可於诸,合砌公茔,造余诸曰,子识余门之克聚于  斯,孚先是吾派世锡溪凡家硐,自余太高祖贤才公,谋食力是山卜居焉。余高王父礼照公,善承先志,始得为大湾山人,公性喜施乐善,以大湾山为新安交通山径,每闵茶季,熙攘负戴殊劳,劳属建茶亭於十里平。今余住宅,房有聪公亭,承公未录志也。晚好游山谷,公葬地,其自择也。后堪与家过之,指为“蝻蛇”,现系吉穴云。惜去余世远矣,不能详述。前言旆行,寻诸父志所恒吉者,此盍表之,余曰:即是可传矣。语云:父析薪,子负茶杯,公之克承先志,能孝其亲者也。又云:吾不在大顾力行,何如公伟,足自给,即能谋及建亭,善择非强为,善者能之孚吉地君子所弗道。然有所谓根拘心地者,公非行家,南能自择吉地,殆天相吉人,有以默诱其衷者在欤!余故感其不文而表之,以诒后启。   清优附生姻世晚胡鹏料拱开书。民国十六年丁卯冬月谷旦   立(同治六年丁卯即公元一八六八年,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一九二八年)。随即又仔细查阅了目前在大熊山境内世居时间最长的陈、李两大姓氏族谱,并在各自族谱中都找到了相关“蚩尤屋场”的文字记载。据光绪三年《长远李氏续修族谱》和一九九八年《李氏三修族谱》记载:“迁新始祖李吉祚,字文升,公元一七二一年清康熙六十年辛丑十一月二十八日戍时生于原湘乡罗塘,兄弟十人居七,乾隆癸未一七六四年,夫妇携三子,于邵阳靖州无果来新化大熊山南麓锡溪村,见山川灵秀,风水清美,脚沾泥土,竟落脚安家。同年十二月三十日辰时,不幸辞世,终年四十三岁,葬春姬坳蚩尤屋场之上麓。遇万家辞旧迎新过年炮竹热烈之时入穴。亥山巳壬兼丙向。”李吉祚是由湘迁新化之始祖。此资料在日后新化县人民政府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功申报新化“中国蚩尤故里文化之乡”称号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6年10月,经国家批准,正式命名挂牌:中国蚩尤故里—新化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
“蚩尤屋场”在堪舆名家们的眼里, 确是一块十足的风水宝地:她雄踞新化县北端50公里的莽莽梅岭南麓平川,海拔270米,处湘中梅山腹地,位资江中游东岸,资水萦回环绕,熊峰鼎峙维屏,虎踞龙盘,四方通达;上通邵阳、湘西、云贵、两广,下贯安化、益阳、长沙、长江;前有卧虎守门,后有层峦叠嶂;左有“鲲鹏展翅”,右有“蝴蝶产子”;正前有“百步三河”、“水往上流”。山脉蜿蜒,起伏跌宕,如巨龙飞舞。蚩尤屋场居其中,视野开豁,东视九层屏嶂,西眺九龙入云,南有蔚为壮观的蜡烛山,北有三峰平列成山字形的笔架山,四面山环水抱、四季鸟语花香、地势坐北朝南、背风向阳、冬暖夏凉、确是一个难攻易守、安全屏蔽的战事要地与宜居宜家之风水宝地。据《新化县志》记载:宋前这里为梅山中心,是蚩尤后裔的世居地。至宋熙宁建县后,汉人才逐步迁入,汉苗瑶杂居共存,其在长期生产生活中,语言文化相互融合渗透。至清末时期即公元1500年,后陈氏禳公家族大量迁入后,迫使世居此地的苗瑶部族外迁(或汉化),从而使“蚩尤故里”今天反而没有一个人承认称自己是蚩尤的后裔。目前居此的汉族居民仍流传有蚩尤是被黄帝打败的草寇之说。也正因为如此,民间百姓多少人想谋此风水宝地建房而不敢妄为。如张占之的岳父陈远绶(白溪人作布生意的)想迁此建房安家,请了风水先生谢道生,在选此地时说:这里风水好是好,可惜过去蚩尤是个不服王法造反的草寇,把房建此只怕出后代不好。结果不得不把房子建在了外面的大路边。一九五零年土改时才将蚩尤屋场这片土地分给了农民。现在蚩尤屋场这些房子都是一九五八年建国营林场后才新建起来的。蚩尤屋场周围仍保留有关于蚩尤在此生长,共创天下大业,与黄帝轩辕争战13年,最后在此休战的古老地名和古迹。“蚩尤故里”目前所遗留苗瑶等少数民族的痕迹,和蚩尤曾经在此成长生活、娶妻生子,并在初战涿鹿之后与黄帝在此鏖战时众多古战场的地名、古迹和民俗信仰与传说,虽无史料记载,但那些民间典故家喻户晓、代代流传,这在一定程度上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大熊山作为梅山“蚩尤故里”的由来。有诗为证:  新闻轶事有来因,岂敢胡编乱扯成,古迹多多依旧在,蚩尤故里不虚名
    3、“蚩尤”、“蛮子”名字由来
从“蚩”字的笔画组成来看,该字由山、一、虫四直五横组成,与传说中的蚩尤形象十分吻合:山字系蚩字之首,头上长两角;山内之虫,虫为虎,虎藏于山,一虫乃虎中之王;五横四直共九画,乃代表九黎之民族。“尤”字则是九字头上加一点,谓之九黎之君。“蚩尤”两字连起来就成了:山中一大虫。虫为虎,虎乃百兽之王,虎不离山;尤于虎,是九黎民族之君。而这也是在苗瑶等蚩尤后裔民族中广为流传的解释,与古代形象文字相连,也是合符其情理。
    但是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蚩”字寓意为“无知、傻”,而“尤”字为“特异,突出”之意。合在一起,显然是说蚩尤乃特异、特傻之人,如【头上长角、能吃沙子、吞云、吐雾等】。不过,考虑到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汉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视少数民族为异族,更不用说蚩尤这位曾经让黄帝饱受战争之累的“罪人”,因此现代汉语中的解释将“蚩”字释为无知也便顺理成章,并非毫无道理。但是不管怎么样,蚩尤乃“蛮夷民族”的头领,身上有着众多特异之处是众所皆知的。
     “蛮子”由来
    “蛮”字,汉语解释为“粗野、凶恶,不通情达理,野蛮”。但在大熊山流传的口头语中,经常用“蛮”字放在形容词之前来加重语气。比如“蛮好、蛮大、蛮高、蛮漂亮、霸蛮等”,而不用汉语中意思相近的“最”、“挺”、“很”等字眼。其原因皆为蚩尤特别之故。“亦虫”成“蛮”,寓意也是虎,这是蚩尤年少时绰号为“蛮子”的原因。大熊山至今还是称长得英俊结实的小孩为小蛮子、称不畏艰难勇敢坚毅的英雄为蛮子,像“扮得蛮”就是讲人果敢坚毅、不畏艰难的意思,而“有扮得蛮的性格”与“砍光个脑壳只有碗大个疤”、“人死要死到当风凸上”不畏牺牲的梅山蛮精神,也成了衡量梅山人是否是英雄的标准之一。
二、蚩尤文化广场周边古迹
    大熊山蚩尤屋场所在地——锡溪村(新化县境内西部水车镇与县东水江乡各有同一地名——锡溪村)即蚩尤屋场大门口外一公里内,有九处古地名。这些地名与蚩尤屋场一样,众所周知,一直是自古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每个地名传承着有关开山始祖蚩尤在此生长或与黄帝相战,最后在此“议和”的传说。蚩尤始祖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凡在此居住的无论是他的后裔苗人还是以后迁入的汉人,都曾在不断地追思敬念他。乾隆年间湘乡长远李氏迁此五十年后,有一名学士望叫李有智,字清惠,号鸿章,【乾隆壬子1792年生,光绪1876年殁,享年83岁】。根据一八七七年长远李氏续修族谱中记载“鸿章公传”:“余伯父鸿章公,讳有智,字清惠。生而颖异,为先大父盛荣公及先大伯父盛念公盛意所器重,长敏达,有异才,遇事能决,幼与农家者伍,能奋力於田畴,及就傅,肆力经史,尝从师陈君化,肄业岳麓,不辞远涉,为吾乡学士望,又为吾族学行之骅骝,蓉镜书屋之成伯父与有力焉。盖士而兼,能明农者与吾父昆弟三人友爱极笃且达於人情,通於事故,族中内外事,咸咨之为文,必根据经传。…光绪三年丁丑岁春谷旦侄信芳顿首撰,”鸿章公热心家乡建设,同父辈与十兄弟及地方同仁,结合本村古老人文历史和生态环境,以桥、亭、庙、风景、水口山等九处地方依势而建立了人文纪念,传承后代,敬奉开山始祖——蚩尤与自己始祖 。也就是现在锡溪村民自古流传至今的地名、古迹与传说。为了搜集这些历史资料,在【长远李氏续修族谱】末页上发现载有手抄的“锡溪村古迹传歌”:
    百步三石桥,磨心刊石桥
    三里石板路,四十三石亭
    九棵枫,九黎枫,八胎九子一母生。
    迎客松,九梢松,水口山里红绿青。
    云栏垴,春姬坳,蚩尤挥水往上流。
    红泥田,败人凼,黄帝到此拜下风。
    蚩尤台,黄帝亭,龙争虎斗议和终。
    人不瘟,牛不灾,田里蚂蝗不咬人。
    上面有个“冷清清”,下面有个“闹城城”。
    只要说得古迹对,就认你是家乡情。
    谁若全部讲得清,热情款待胜亲人——李有智
    听老辈讲:李有智是锡溪凼李氏家族满房里人,是个文才,长期在外工作,才华出众,声誉四扬。却时有冒称家乡锡溪村人的人去求见;因此他就将锡溪村的地名与所知道的古迹编了首顺口传歌,告知我们家乡人。凡去找他的家乡人必须能介绍这首传歌典故,以便用来甄别其他两个锡溪。这首传歌虽然不是正式版印,正好其内容与故里景致相符合。
    在清道光年间,由李有智、有来十兄弟为首与地方同仁合建,用来纪念蚩尤始祖的古迹有:
    百步三石桥;磨心刊石桥;三里石板路;四十三石亭;九黎枫,九梢枫,;迎客松;九黎松,红绿青;冷清清,闹城城。
    1百步三石桥
    “百步三条河”,位于“蚩尤屋场” 前,是通往圳上、安化、新化县城的第一个古迹。指的就是屋场前正好有三条溪河相互交汇在一起。三条溪河都不是很大,但给世居在这里的人制造了人行通道的麻烦。因此在道光初年,李有智、有来等兄弟与当地民众在这三条溪河上修建了三座石拱桥,自此有了“百步三石桥”。是大熊山东、西两路通往安化人行大道的古迹之一。有传:蚩尤与黄帝过去在这里试比战法,“百步三条河,一脚跃过去”的传说故事。
    2水往上游流则是指位于锡溪村境内的一条人工水渠,是今天这里的居民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渠”。因为它将“春姬湖”的水引接到这里。奇在这条渠的水正好与圳下面的溪水流向相反,成逆流而上之势,这便是“水往上流”名字的来由。
    “百步三条河”与“水往上游流”一直是锡溪村居民日常生活用水、耕种的主要来源。但是在大熊山关于蚩尤的一些传说中,“百步三条河”与“水往上游流”都是蚩尤与黄帝斗法时的产物:
    传说当初蚩尤与黄帝在“春姬湖”边隔湖而战,两人各施法术,在“春姬湖”上展开了水上激战,蚩尤凭借自己对“春姬湖”地形的了如指掌,加上风伯雨神两位神仙的帮助,将“春姬湖”整个掀了个遍。湖上浪涛汹涌,湖水从四面不断涌出,眼看要将居住在锡溪村附近的九黎子民淹没,蚩尤就用自己的兵器在湖边顺手划了两下,便形成了两条小溪,而涌出的湖水自动集中,经由这两条小溪流出,再与“春姬湖”水源所在的那条大河合一成了“百步三条河”。黄帝见此阵势,只能凭借“黄帝凸”地势高的优势,勉强避开了蚩尤掀起的阵阵惊涛。
    正在蚩尤得意的时候,因不经意间的挥手,却在“云栏垴”下面划出了一条沟渠,里面的水正好与“春姬湖”水源方向相反倒流,直接将湖内的惊涛给平息下来。蚩尤无奈,只好罢战。几经考虑,后终与黄帝“议和”,结束了长达13年的争战。而蚩尤当初无意之中制造的这条沟渠,反而成了锡溪村居民今天浇灌农田的最佳选择,无意中留给后人一笔自然财富。从此“水往上游流”也成了当地祭奠蚩尤始祖之地。
3“三里石板路”
    据《李氏族谱》记载,长远李氏家族自乾隆癸未年(一七六四年)从湘乡迁至大熊山锡溪村境内后,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就人兴财旺。道光年间,为了纪念开山始祖蚩尤,由李姓家族率头,李有智设计,在其三弟有来公的亲自指挥组建下,将“红泥田”、“九黎枫”、“蚩尤迎客松”、“九棵枫”、“九黎水口山”、“百步三石桥”、“黄帝凸”、“水往上游流”、“始祖庙”、“败人凼”、“ 蚩尤台”“云栏垴”、“征马坪”及“春姬坳”、“蚩尤屋场”、磨心刊石桥、九梢松、四十三石亭与蚩尤相关的全部地名古迹、以及锡溪村内所有大道连接修成约五寸厚的兰色石板路。全长三华里、宽4尺,至今尚还有部分石块存在。而“三里石板路”也成了通往新化、安化人行大道上一景。
    4 九棵枫-水口山里红绿青
    “九黎水口山”是蚩尤屋场外(即锡溪凼)的第一座水口山,又称大枫树下。嘉庆后期,后人为了纪念蚩尤他们九兄弟,特意在水口山之南栽下了枫树、乌柏、鸡爪枫等“水口树”,其中枫树三棵(象征蚩尤本人,春夏青绿,秋冬血红);杉木二棵,松木、柏木、黄林木、樟木、楮木、黄檀木、五角枫各一棵。又分三组,即松、柏、杉树四季常青,楮树、樟木四季常绿,枫树秋冬血红,而在水口山对面的水口山同时栽植了九棵古枫。与河岸南北相连,形成一排绿色围墙,现长势仍参天茂盛。这些古树不仅是后人用来纪念蚩尤九兄弟,更是为了保护蚩尤屋场的风水,防风固沙、美化水口山环境,为蚩尤屋场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5拜枫神。苗瑶后裔一直有崇拜枫木的民俗,甚至以枫木为图腾,这皆因传说枫树乃蚩尤兵器(也有说是当初黄帝涿鹿生擒蚩尤时使用的桎梏)的化身。据《轩辕本纪》记载:“杀蚩尤于黎山之丘,掷械于大荒之中,宋山之上,其械后华为枫木之林。”而《山海经》中有“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也正因如此,在大熊山以及苗瑶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都有枫树乃辟邪神树的说法,而这也是之所以在“蚩尤屋场”的后龙山与水口山古枫保留最多之因
    6九黎枫-八胎九子一母生
    “九黎枫”、“九梢松”古迹的来源,都与蚩尤母亲生下九个儿子的传说相关。在200多年前,后人为了纪念蚩尤母亲“八胎生九子”和蚩尤九兄弟的伟绩功德,特意在“九黎水口北山”栽培九棵枫树的同时,於下游500米处的李家湾田垅大路边造了一棵长有九个树梢的枫树,称“九黎枫”,又称“八胎生九子”。树冠美观独特,现在仍然生长旺盛。树干直径大1.6米,高13米,九梢中已枯朽一梢,后传说是老二蚩牛被杀之故。
    
    7 蚩尤迎客松
    位于“九黎枫”上游150米处的大路边,即现在的大熊山中学校门前方。近几年蚩尤被认同中华三始祖之一后,便改叫“蚩尤迎客松” 了。该树长有29盘树枝,树干直径逾1.2米,高达30余米,树姿顶天立地,郁郁葱葱,远看象绿塔,树龄在200年以上。传说从前不管是谁,路过“九黎枫”进入锡溪村后,只要一看到迎客松,就等于进入蚩尤的家门,而蚩尤家乡的人也就会热情款待。传说当年黄帝追杀蚩尤扎营黄帝凸后,蚩尤就主动化干戈,后人为此栽上这棵迎客松,赞美蚩尤和善好客的高风美德。今天,而这棵古老的迎客松,也成了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欢迎五湖四海游客的第一位“迎宾员”。正是:百步三桥水上流,九黎枫动雁难留。八胎九子图腾像,嶂隔春姬湖内游。
    
    8九黎松、“天下第一松”
    又叫九梢松。在培造九黎水口山古树时,同时在离磨心刊石桥30米远的田垅大路边,即蚩尤屋场南门通往白溪的大路口300米处,培植了一棵“九梢松”,即此松树有九梢九弯,形成九排天然树凳,树姿奇特美观,寓意蚩尤九兄弟【或是九黎之君】与九梢枫上下遥望相对。“天下第一松” 。则位于蚩尤屋场南面500米的船蓬冲,树杆直径1.1米,树高48米,据中南林学院专家测定,这棵马尾松树干通直,生长茂盛、树姿高直为全国之最。有诗曰:“天下第一松,长在船蓬冲,扬帆千里浪,啸声入白云。”传说这棵马尾松树是代表蚩尤的九弟,老九属猴,松树属猴,蚩尤死后,九弟接班。这便是“山中无猛虎,猴子称大王”的来历。
    
    
9磨心嵌石桥
    蚩尤屋场南大门200米远处在通往白溪资江各地的人行大道三溪汇合处,于道光初年而架的一座石拱桥,在石桥顶部中心嵌了一块石磨,石磨的中心有一核心眼孔,称“磨根心”。磨面的周围刻满了磨牙(槽)通道。传说蚩尤屋场是蚩尤生长的地方,是发派苗瑶后代的老屋场,磨心代表蚩尤始祖梅山中心屋场。磨牙,则代表蚩尤后裔苗瑶各宗支子孙后代都从此桥走出天下四方。寓意不要忘记这个祖宗发祥中心,故称“磨心嵌石桥”。磨的形象与山上蚩尤始祖殿中挖掘的古石块上的图纹形意相似。有诗曰:蚩尤台下广场新,磨心刊石话中庸,古传皇朝频轶事,今存华厦第一松。
    
    10 四十三石亭
    道光三年(即公元一八二四年),为了纪念蚩尤始祖与黄帝作战13年零43天(即13年零1个月13天休战)后并没有给本地居民带来任何灾难,反而让锡溪村成为整个大熊山唯一的“四不宝地”,并使得这里的人民过上美满生活。年过古稀的李盛念、李盛荣二兄弟和他们的八个儿子在“蚩尤屋场”南门口【蚩尤屋场的南关卡】,这里是通往白溪的人行大道600米远的山坳上,一个叫亭子界的地方,用43块方形石灰岩石垒成四大石柱建成的一凉亭,故名“四十三石亭”。从此,过路人在此憩息乘凉,避风躲雨,极为方便舒适。路过此凉亭的人,无不怀念蚩尤始祖在此开天辟地的伟绩,也无不对李氏一家人的功德交口夸赞。

    11、 “春姬坳”与“春姬湖”
    春姬是传说中蚩尤夫人的名字,她有着入水半天不露头的绝佳水性,被蚩尤手下赞誉为“水中女王”,有着“水鹭”美称的她几乎在整个大熊山一带都留下了“水迹”,“春姬峡”和“春姬湖”就是她戏水的两个主要地方。
    传说蚩尤在管理手下九黎各个部落时偶尔会制定或颁布一些不够周详的法令,好在春姬无时无刻的在他身边担当贤内助的角色,不仅帮助蚩尤训练手下的兵卒,也随时提醒蚩尤不断修整那些不太合适的管理政策,帮助蚩尤将整个部落管理得井井有条。因此她在部落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蚩尤。后人为了纪念春姬的贤惠,将“蚩尤屋场”前部包括云栏垴(岭)、卧虎山一线命名为“春姬坳”,而这一线也正好是横亘在“蚩尤屋场”前的铜墙铁壁与锡溪凼相连界,据说也是蚩尤赖以与黄帝僵持长达13年交战的最后一层屏障。
    而传说中的“春姬湖”口则宽度达200多米,位于黄帝凸、云栏垴(岭)、鲲鹏展翅之间,这是蚩尤利用蚩尤屋场前河床边上一块巨大空地而专门为春姬修建的大型人工湖,其目的除了供春姬平时戏水之外,也是春姬用于训练部落民众扑鱼和水上作战的基地。据说黄帝曾经在黄帝凸上查看地形,尽管“蚩尤台”就在200多米外的湖对面,但是却无计可施,望湖心叹的他也不得不由衷佩服蚩尤与春姬的战略战术。
    12、云栏垴
    云栏垴并排低于蚩尤凸的卧虎山,上连征马坪,下连春姬湖,与黄帝凸隔湖正面相望,当年黄帝站在黄帝凸总想观察蚩尤屋场的实况,均被蚩尤制造云雾拦阻,使此垴长期有雾,黄帝无法见到蚩尤屋场,后人称此地为云栏垴。传说民国初期,陈立业想建屋在此,白天挖路时把土担开,结果晚上又复原了。,现原貌已损,地名不灭。
    13红泥田
    “红泥田”地处锡溪村,传说是当年蚩尤伏兵于三江口,引诱黄帝大军进入回水湾,采取“关门打狗”的战术,将黄帝大军围困在内,双方在此进行了一场恶战,双方将士,血流成河,结果黄帝部落死伤无数,惨败求和,整个这一片的泥土被鲜血染红三寸,“红泥田”的地名也由此而传了下来。红泥昔日聚英雄,下水青龙势飞腾。 雾罩云拦何敢进,四十三石莫轻心。
    14、败人凼
    “败人凼”位于蚩尤屋场出口的咽喉地段,座落在卧虎山与蝴蝶山之中,是一块宽上百余米、深4米多的沼泽地,表层有水草,下是稀泥,人马一旦陷入则无法自拔,无人可救,当初是蚩尤精心策划,专门布置的陷阱。传说蚩尤在“红泥田”大挫黄帝大军后,后者气急败坏轻率大批兵马猛追佯逃的蚩尤,结果大部分主力猛冲猛进,冲进了败人凼,麾下兵马有进无出,死伤惨重,黄帝遭两次重坐后,元气大伤。内心佩服蚩尤这位天生的战神。后人于是就用“败人凼”这个名字来纪念蚩尤,不动一兵一刀,智取黄帝,自投罗网的高超战术。
    
    15、蚩尤凸
    蚩尤凸,位于蚩尤屋场大门口的卧虎山顶,左有“春姬湖”、“云栏垴”,右是“败人凼”,后是“征马坪”,前有百步三条河的天然护城河。传说这里是蚩尤昔日兵卒训练的指挥台,又称蚩尤台。这里地势较高,周围动静,尽收眼底,当年对200米远外的黄帝凸(即黄帝指挥部下作战时的营房)进行实时监视,并仰仗春姬湖、败人凼等天险,让黄帝大军束手无策。黄帝凸由于所处山峰形似黄龙露头,“卧虎对战黄龙”也被人传为成语“龙争虎斗”的历史根源。
    16、“冷清清”与“闹城城”
    清乾隆癸未公元一七六四年,长远李氏家族始祖李吉祚从湘乡迁居大熊山,在五十年间即人兴财旺,为纪念始祖功德,嘉庆末期李氏居民便在蚩尤台下大路边修建了始祖庙——李氏家庙(又称龙华庙),庙里供奉两尊始祖雕像,除了李氏始祖吉祚公像之外,蚩尤被尊奉为开山始祖、地主菩萨,“牛头菩萨”。接受李氏后裔的朝拜。据介绍:“这是开山始祖蚩尤像,我们李氏家族居此兴旺,靠的都是开山始祖显灵保佑,故也将他作为自己的始祖同等敬奉祭祀”。因庙里除了节日祭祀神外,平时很少有人去,故称前面有个“冷清清”。就是指的这里的始祖庙。下面有个“闹城城”,是道光元年李有智为首修起大熊山内第一所学校,取名“蓉镜书屋”,因师资高,教学质量好,考中了一个榜眼。新化、安化两县四处学生在此读书,因学生多,读书声、唱歌声而称“闹城城”。
     17、黄帝凸
    “黄帝凸”在蚩尤屋场正面的东北方向,位于春姬湖(相距200米)边的石山顶端,其山形酷似龙头,俗称黄龙露头。这里与“蚩尤凸”隔湖相望,据传是黄帝当年追杀蚩尤时的最后一个指挥营地。
    据说宋朝期间,这里曾经修了一座黄帝亭,亭内柱子上刻有黄帝与蚩尤对话时的对联:“虎入平原被犬咬,龙困浅水遭虾戏。”“龙争虎斗十三载,将士阵亡两败伤”;“山水相依同日月。北狄南蛮一家人。”“天地阴阳各自转,龙归大海虎回山”,这也是黄帝凸地名流传而来的一个根源。
    “黄帝凸”半山南面的菜园地叫黄土坡,此山周围的山麓地带叫“禁山里”,过去全是混交杂木、古树,不准任何人砍柴打枝,还常鸣锣禁令,林木长得郁郁葱葱,,今只留下“黄帝凸”这个地名和亭子的遗址了。
    18、锡溪凼
    “锡溪凼” 又称“四宝地。即现在的锡溪村,位于“蚩尤屋场”大门前宽阔的平川,面积达1000多亩,现有近1000汉人居住于此,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陈李两大家族的人。传说这里是蚩尤始祖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后人供奉和纪念蚩尤等地名古迹最为集中的地方,此前所介绍的“黄帝凸”、“春姬湖”、“云栏垴”、 “红泥田”和“败人凼”等都在现“锡溪村”内。
    据说锡溪村所在地原本是蚩尤炼造金属打造兵器的大本营地方,原名“金溪”,原本是苗瑶族后裔居住,直到宋朝新化建县后,不断迁入的汉人逐渐与苗人相互融合,彼此之间也实现了买卖等交易,取金易结合之意改名为“锡溪”。
    另“锡溪凼”还有一个说法,传说这里是大熊山境内唯一的一块“四宝地”,即在这里不会发生如下四种灾难:“一是人不发瘟(俗称痢血病);二是牛不发灾(瘟疫);三是田里蚂蝗不咬人;四是山洪暴发不毁田。”这一“四不”定律在大熊山境内几乎人尽皆知,至今这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上述四大灾难。据一些已经过世的老人解释,之所以上过“木皮界”,下至“红泥田”唯独锡溪村这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蚩尤曾经在这里下过一道密咒封诰,从而得以保证这里居民和牲畜都能安享太平。
    19、征马坪
    系蚩尤屋场前,即蚩尤台下的大操坪地。传说是蚩尤在这里练兵法、驯服战马的场所。称为“征马大丘”,征马广场。
    四、“熊山古迹”考
    “熊山古迹”,地处蚩尤屋场后龙祖山(即金鼎山)海拔1080米处的贞仙殿大门横牌上的大字,“熊山古迹”四个黑体行书大字,夺目耀眼,上世纪六十年代还在。传说“熊山古迹”是指为纪念蚩尤始祖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遗留古迹,包括古老的娘娘殿、蚩尤始祖殿、贞仙殿和维心庵、西泉寺、兴国庵(乾隆皇帝访大熊山留下的古文物)等大熊山境内最为古老的宗教人文历史古迹。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在修复贞仙殿、普同塔时(娘娘殿、蚩尤始祖殿等当时已经被毁而未能修复,只留有遗址,但当时为了能使这些大熊山的古文化得以继续流传),因而在贞仙殿这一古迹比较集中的地方并列起来,一起称为“熊山古迹”。故“熊山古迹”既不是寺名、地名、和人名,也不是一人、一事或者一地,而是整个大熊山境内最古老的人文历史古迹传流的总称牌头。
    在熊山古迹前门左边,立有一块康熙三十六年修复普同塔与贞仙殿时刻记的古石碑,一九九二年重修贞仙殿时,该碑从废墟中挖掘出来,此残碑部分碑文缺失,却明确记载了黄帝曾亲临此山的传说。记载“闻昔轩辕黄帝登此山以望九江,圣迹昭昭遍遐迩焉”、“兹山为黄帝之所经”。碑文称“我邑虽避远而父老之所传亦志之所掌,必非伪”,明示大熊山尽管地处偏僻山区,但黄帝亲征大熊山的传说实乃历代相传的事实,是无法虚构的。
    “熊山古迹”的存在不单纯只是贞仙殿香火的继续,也是大熊山居民将黄帝亲临此山等一系列历代相传的史实传承给子孙们的见证。“熊山古迹”身后所烙印的众多历史传说也正好与山下“蚩尤屋场”保存下来的古迹以及相关地名传说相吻合,这些都是大熊山乃蚩尤故里的有利证据。:诗曰   熊山命名有来因,帝号轩辕氏有熊。古迹缘由皇上赐,登临胜地永传名。
五、维心庵与梅山
    维心庵,原地名叫梅山,系蚩尤屋场400米远的后龙靠山,海拔500米,山势平坦,山顶面积达60亩,山周面积300余亩,山林面积仅次于西泉寺。四面群山环抱,山麓溪水由南往西北绕圈东流,整个山形圆圆凸起,象个腹脐,开阔向阳,远视此山似梅花之蕾蕊,含苞待放,站此山顶,辽望四周,群峰起伏,环绕的山峰又相盛开的梅花花瓣。这里土质肥厚,历来生长各类杨梅、梅树、樱桃、映山红等,花妍艳丽美观,梅果酸甜可口。传说蚩尤与夫人春姬经常在此观花迎日出,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练功习武,晚年在此研究梅山耕种养殖、捕猎和各种梅山法术。蚩尤夫妻最喜欢吃这里的梅果,有“九斤杨梅一餐吃”的美传奇迹,原梅山地名因此而传称。。。。---后在明朝正德(公元1500年)期间,汉人陈氏均贤公迁入大熊山后,这里的苗瑶后裔全部外迁。相传 锡溪村陈氏曰星32岁未生小孩,夫妻大发慈悲,选此宝地复殿立佛,改名维心庵,周围山水田土共300余亩归属庵内所有,从此维心庵地名则代替了原名梅山。
    据陈氏曰星公十一世孙陈代璜(65岁)介绍说:“父亲(陈历球)多次传告我们,维心庵是我十祖日星公私建祖业,过去我家占有一半(后发两房人)。曰星公因32岁无崽,夫妻发善修这座庵堂,庵竣工,生了个崽,字锡命,号纯山,长大成人,中(乡试)武举,
    相传朝廷一部队路过屋对面学堂下,武举老子(锡命)见骑马当官的无礼未下马,他用一块青砖掷过去(320米远)击掉一只马耳朵,那军官立即下马查问清楚,将锡命长子廷瑞带去部队,二十年杳无音讯,为保佑廷瑞平安而归,全家人又齐发慈悲,将维心庵修复扩建,另换金身,正好复建竣工时,廷瑞也回来了,即“奉旨至云南陕西解粮安邦守备参将载冠荣归”(陈氏九修族谱记载)。
    维心庵这个地方真灵验,过去叫梅山,是开山始祖蚩尤练功的地方。“梅山法”是从这里开始的,庵堂修起后,香火特别旺盛,尤其是周围六县(安化、新化、溆浦、新邵、涟源、隆回)等学梅山法的每年都带着猪、羊猎物头尾四肢和猎犬来这里祭梅山祖宗蚩尤和张五郎、梅山菩萨。庵堂香火鼎盛、菩萨灵验,凡求子、求财、求婚、求学、求平安者有求必应, 在大熊山四十九座庵堂中名列前茅。
    当年曰星公修庵堂时,事先请风水先生堪舆,还带了只黄址,最后那只黄狗睡在此不动了,风水先生说:这里是“黄狗恋窝”。狗是梅花脚印,与梅山有缘,就将庵堂修在了那里。维心庵大门上有“维心庵” 三字的金水大匾,门联是:“梅开腹地善哉善哉,山花蒂蕊和合和合。”为何取名维心庵,过去因这里叫梅山,不叫大熊山,后来梅山地名管了很宽,新化县城资江以上称上梅,安化益阳叫下梅,上梅下梅离这里都只有100余里路,这里就是真正的梅山中心,是蚩尤屋场的后龙山,苗子的开山始祖蚩尤在这里练梅山法,所以苗子人兴法灵,他们的人到哪里,哪里就有梅山法。这里是个肚脐把梗,也是个梅花蒂根,曰星公选到这块宝地不容易,已显灵果,有求必应。就是告诫我们后人要从善积德,孝顺祖宗,心意忠良,维护这个心中宗旨和梅山中心这个宝地,就会心想事成。原来庵堂有很多石碑,录部分碑文
    永远碑记
    常思作善得降祥之报,修德获致福之功,我祖陈曰星祖妻舒氏无嗣於万历十四年夫妻发善慈悲起殿立佛,取名维心庵,不意佛恩广布,有感即灵,生男锡命,字纯山叨登男第妻谢氏生子廷瑞、廷九,有兄奉 肯特选云南安帮解粮守备参将,亨恩数代,我佛山林树苍然,今遭不良败坏,废弃前功,我等不忘祖德,是以特立章程,刊碑刻石永垂不朽。
    ……………………………………
    凭证:谢监轩、陈祯祥
    石匠:陈明光
    山主:陈曰星子孙
    住持僧一元昌徒盛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岁正月十六日仲春月吉旦 
    诗曰: 春姬坳外是惟心,十里凭开独胜清。
     鼎峙熊峰圣母殿,南岳迢迢向我尊。
    
    六、蚩尤屋场周边的宗教场所在所有关于蚩尤的传说中,都有蚩尤是一个擅长各种法术的高手,而当时的九黎族及其后裔苗瑶等各少数民族,都有供奉天神以及蚩尤的习俗。因此宗教文化源远深长,本土巫教发展最早,尤其是道教、佛教文化相当丰富。这里寺、观、庙、殿惯称庵堂,在蚩尤屋场周边的大熊山境内原有四十九座历史悠久的庵堂,通常说大熊山顶峰 “娘娘殿下有四十八座角庵”。蚩尤屋场所在的锡溪村仅五华里内就有维心庵、正觉庵、龙山庵、四海庵、长久庵、三仙庵六座。

    梅岭顶峰的娘娘殿,是蚩尤故里历史最为悠久的老庵堂,它是大熊山境内49座庵堂的中心而称母殿。而其他48座则分别处在它的东南西北四坡之下,又说是娘娘殿下48座角庵,其中南坡一带有28座,是四坡中数目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区域。
   南坡的28座寺殿庵堂,分别是熊山古迹所在的贞仙殿、蚩尤始祖殿、锡溪村维心庵、龙山庵、正觉庵、长久庵、三仙庵、四海庵,洪竹村古塘寺、观音殿、观音庵、回龙寺,金坪工区的金竹庵、西泉寺,九龙工区的五峰庵,白溪镇横沙村的观音殿、大溪村的圣帝殿、白溪茶溪村的观音殿、清河村的雷祖殿、白溪街上的京佛殿,圳上镇鲁溪洞的五龙庵、东付岩泉村的望河殿、早溪村曾家洞的玉修寺、神仙村的双龙殿、懂溪村的观音阁、龙珠山的普华寺以及干家村虎形山上的明熙寺。
    东坡的9座则分别是和睦村海南溪的朝阳庵,石中村牛头界的观音庵,金塘村石牛山的禅师庵,礼中工区川岩江的回龙寺,洞市乡蒋家坪的明熙寺,牛南山的石桥寺,洪家坳的鼎新庵,木阳村的木阳庵,桃塘村的孟公庙。
   西坡也有9座,即九龙池的圣母殿,白溪陆家村的尖乐庵,新安村挂榜山的挂榜庵,荣华乡方溪村西云山的兴国庵,荣华乡白龙村的观音殿,横溪村的药王庙,阳古岭的回龙寺。荣华乡鹊桥的观音阁,荣华乡共田村的观音阁。
    北坡却只有2座,即礼中工区毛皮界的达山庵,礼中工区中依界的木鱼庵。
    49座庵殿中,其中有6座在熊山古迹内较为突出
   四十九座古庵堂的历史及现状
   49座古殿、寺、庵堂始建大体分为三个时期:即宋朝以前始建的有熊山古迹的蚩尤始祖殿、梅岭鼎寺娘娘殿、五龙捧圣贞仙殿三座;明朝始建的有“双鲤朝天”西泉寺、“梅山腹地”维心庵、卧虎扑食正觉庵、龙珠山普华寺、圳上虎形山明熙寺和山溪的石桥寺,这六座庵堂当初的建筑规模最大、资产最多,院内神像也都是最全的,其中普华寺、明熙寺两大寺院已经于一九八九年先后修复;其余40座均属清朝始建,现已修复或保留的共17座,其余23座均属荒芜遗址。
   (四)主要庵堂的概况
     (1)梅岭鼎峙娘娘殿
    1娘娘殿,也叫老殿或者母殿。位于大熊山(宋朝以前称梅岭)顶峰【三贞经中称梅岭】,是蚩尤故里历史最悠久的老庵堂,它是大熊山境内49座庵堂的中心而称母殿。娘娘殿地势最高,海拔1600,该殿由附近的新化与安化两县居民共建,是大熊山境内49座庵中历史最早建的一座。
    据大熊山境内唯一一位集巫、道、佛、儒四教于一身的资深法师陈益松介绍,娘娘殿(叫地母殿,是蚩尤的母亲殿)中供奉有包括地母娘娘、盘古祖师、元始天尊、老君、灵宝天尊、玉皇上帝、王母娘娘、天皇大帝(人首蛇身)、蚩尤(三十六员)、王元帅,申公真人,萨公真人,张公真人,汪公真人,殷元帅,马元帅,赵元帅,三硐梅山张五郎,伽蓝土地神等在内在大熊山倍受民众喜爱的各路神仙雕像,原是大熊山境内神像最齐全的第一庵堂(殿)。
    由于娘娘殿所处地势最高,传说建成后先后遭到多次火灾,目前除了遗址上还有少量残留的生铁瓦片之外,一片荒芜已经完全没有昔日鼎盛时的痕迹,加上至今没有发现任何文字资料记载,因此其具体始建时间无法考究。
    据传清朝乾隆黄帝在南巡江南寻祖访父时获悉此处香火鼎盛、风景独特,特亲自登山眺远,不仅在山下的十里坪留下了“山水清音,十里屏开独标清胜,熊峰鼎峙半吐精华”一联,并在距娘娘殿不远的贞仙洞石壁上题词:“风吹竹锻几千秋,山似高夸水自流,熊峰秀拔千枝脉,万岭罗排殿下朝,朝观日出金球滚,晚享霞辉满天红,远视西北三千界,近睹江南八百洲,盛世美景观不尽,天星有顺再来游。”连游遍江南美景的乾隆皇帝亲临娘娘殿后都发出渴望重游大熊山的感叹,由此可见娘娘殿前实在是景色可餐。
    神山美景实婀娜,始祖雄风妙难求。
    而今我立熊峰上,览尽江南八百州。
    

    

在线二维码生成器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