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鼎英传
方鼎英(1888年4月7日——1976年6月1日),字伯雄,湖南新化人。1904年考取公费留学日本,经陈天华介绍加入同盟会,得以晋见孙中山先生。翌年,选习军事,初入振武学堂,后循序升入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学习。同年参加同盟会的求知社,与蔡锷、宋教仁等均为同志,主张发动兵变,谋覆清政。
1911年春,回国任保定军官学校炮兵教官。是年秋,辛亥革命爆发,方约同士官同学三十余人南下武汉,投入起义军炮兵司令部,参加了攻取汉阳的战斗。方以其炮科特长亲临炮战,力挽危局。
1914年,南北统一后,赴北京供职陆参两部,负责编纂陆军炮兵操典及射击规范,潜心著述。时袁世凯欲谋复辟帝制,羁留蔡锷于北京,蔡密谋倒袁护国,特遣石陶钧赴美联络黄兴,其往来信件均由方氏秘密递转。
1917年,方再渡赴日,入陆军炮科大学普通科、高等科,及东京帝国大学造兵科研读。四年后回国,任湘军第一师参谋长。1921年援鄂之役,方任湘军总司令部参谋长,驱王占元于武昌时,吴佩孚倾师迎战,几致全军覆殁,湘军之作战方略,皆方氏亲手擘制。1923年,孙中山命谭延闿入湘讨赵(恒惕),方氏任湘军第一军代军长,挥师长沙,方入城主政两周。适陈炯明背叛,广州危殆,孙中山急调湘军回援。方遂率所部兼程前进,连敌叶举等部,复旋师北破南雄始兴之敌,更收编赣高凤桂旅,广州得以转危为安。总理嘉方氏之功,慰劳有加,亲赐佩刀、手提机枪,以示优异。其后又参与广东东征北伐各役,方氏每战必亲躬之,功名卓著。
1925年8月,方被蒋介石聘任为黄埔军校入伍生部中将部长,不久改任教育长。1926年7月蒋氏率师北伐,更委方以教育长兼代校长职,全权处理校务。方在校任职近二年,经历了国共两党合作办校近三年的后半段,使军校得以改革、扩充、提高与发展,晋升为世界四大著名军事院校之一,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之后谱写与左右中国近代历史的将帅人才,奠定了其著名军事教育家的地位。
1927年4月15日,李济深责令军校“清党”,方出于对共产党人的同情,争取李氏同意:“由军校自行清理,给以三天时间,允许师生请假支薪,自由离校”的和平“清党”办法。军校“清党”,到“4·18”才始进行,大批共产党人得以闻风而走,安全离校。
同年秋,方被调任新编第十三军军长兼中央军总指挥,入湖南讨伐唐生智。及唐氏下野,即被蒋调苏北改任四十六军军长兼津浦路运输总指挥,参加二次北伐。1928年,济南惨案后任第一集团军第三军团总指挥,沿津浦路击破张作霖部,二次北伐胜利。1929年,讨桂之役,方率师转战赣、鄂间,所向披靡。战局结束,即又被任命为西征军第一路总指挥,参加蒋冯之战。方挥师破宋哲元部于临颍,蒋冯之战告捷。1930年唐生智又宣布讨蒋。方氏看到内战杳无了期,决心退居上海,自此脱离了蒋氏政权。时年四十二岁。
“九一八”事变后,方有感于国家民族危亡,乃组织“抗日会”,并邀李济深出任领导,又与中共取得联系,推进了抗日爱国活动。1933年福建事变时,商定由李赴福建,推定方到湖南联系各路力量,组织成立“湖南抗日人民政府”,相互援应。方带人至湘西活动,后计划流产。适福建抗日人民政府亦告失败。方遭当局通缉,乃取道广西避居香港,后被当局列入53人暗杀名单。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方曾出任第九战区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抗日胜利后,拥护和平建国方针,反对内战。后与李济深联系,在湖南组织开展“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地下活动。并与地下党及解放军联系,组织迎接解放和起义等工作,曾被毛泽东、朱德聘任为第四野战军军事顾问。解放后,历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参事室主任、司法厅厅长、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方一生以“正心诚意”“宁拙毋巧”为立身根本。1976年6月1日,因脑溢血病逝于长沙,享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