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故里门户网欢迎您  www.417614.com
日期:
您现在的位置:蚩尤故里门户网-蚩尤故里-蚩尤>> >> 旅游娱乐 >> 景点导游 >> 正文2

[大美新化]探美古台山:清山涧水一圣地

 

   古台仙境如梦如幻  

   古台山的秋天是色彩的世界

  新化新闻网讯(记者 袁晓晖)春赏杜鹃,夏溯溪水,秋观云海,冬拍雪景……对于喜爱户外运动的驴友来说,地处新化西北,距县城不远的古台山森林公园不失为一个好的去处。

  古台山是新化为数不多的几个“仙境”乡镇之一。尽管是新化文化旅游发展的后起之秀,但天然的美景使其正成为旅游爱好者的“新宠”。

  去古台山旅游,大可不必劳师动众,选一双休日,择一晴好天气,约三五好友,便可来一次心灵清静之旅。

  “五一”前后,古台山开始热闹起来。这是古台山一年中最美的时候,数千亩杜鹃争相绽放,从山脚一直蔓延到山顶,一簇簇、一丛丛红艳夺目,散布在绿色山林中,耀眼、浓烈。

  夏天,这里是水的世界。随便走进哪个山头,随处都可听到潺潺的溪水声,且清且凉,可濯足,亦可解渴。因山高、险,这里是瀑布的天堂,黄双工区的叠崖瀑布、荷树山溯溪、一线天瀑布,俄力工区的高岩洞瀑布都值得一去。

  待到秋高气爽,满山满坡的猕猴桃、炸瓜、罗米带等野生果实挂满了枝头,伸手可摘。累了,随处一坐,听松涛阵阵、风过竹海,看天上云卷云舒,尘世的烦恼随风而去。这里的天是极蓝的,空气也绝佳,耳边除了鸟鸣和松涛阵阵外,时间都仿佛停止了走动。  

   古台山的古树群  

   色彩分明的竹海

  和大熊山一样,这里也是雪的故乡。一年之中,总有几场大雪像回娘家一样如期而归,在这里稍作停留。如果说北国的雪,像个“女汉子”,热情奔放,铺天盖地;那么这里的雪就像一个小姑娘,害羞淡雅,素妆淡抹,随意的几笔便把古台山妆扮成一幅绝佳的山水国画。

  在古台山览景,最好是弃下行囊,放慢脚步,沿路而行。路隐林中,曲径通幽,走在上面,轻松愉快之感从脚而升。山上的公路是极干净整洁的,路边总有意想不到的风景让你驻足欣赏,有时还会从身边蹦出一两只野兔、松鼠之类的野生动物,“梭”的一声又隐入了林中。探险爱好者则可深入林中,忘路之远近,去探一探古台山深处的美景。

  而对于爱好骑行的驴友们来说,这里有两条最佳的速降滑道。一条是从观音殿至横茶工区,一条位于黄双工区境内。在短短的几公里路程内,两条速降滑道垂直高度便下降了1200余米。公路两路绿树成荫,路面干净整洁,路边还不时有意想不到的景点景色映入眼帘。即使是炎炎夏日,也凉风习习,汗不湿身。

  在众人眼里,古台山是黄金盛产之地,但其实这里也是野菜的盛产之地。竹荪、百鸟不落、黄精、奶参、神仙菜、五加皮……大家平时难得一见甚至不认识的珍奇野菜,如今成了这里许多农家乐招待客人的“招牌菜”。在位于古台山峨梨工区的第一农家乐,记者不仅第一次见识了这些珍奇野菜的“庐山真面目”,而且品尝了它们“神仙”般的味道。

  其实,这里真正吸引我的,除了四季美景之外,还有那一份亲近大自然的亲切感、轻松感。紧密相连的大小山头和15公里盘山公路,完全可以让人兴致所至。走累了,随便找一户人家,敲门进去,主人便会捧上一杯清茶,聊聊古台山的历史掌故和风俗民情。如果是果实飘香的秋季,好客的主人还会端出一大堆自家产的花生、水果之类的土特产,让你吃个够。

  据当地老乡说,古台山是仙人聚居的地方。八仙下棋、仙人石、七星望月、万寿庵、观音殿等一大批景观,让这里仙气四溢。尽管只是传说,但走在云雾缭绕之中,山从脚下过,头顶可摘星,确实有世外桃源之感。 (文中照片由袁小锋提供)

  附明末陈长炳《游鼓台山记》

                        游鼓台山记

  鼓台山者,形如鼓台,故以名山;又曰铁山,以其产铁也。望之俨然在云霄间,根本盛大,邑西南诸山,皆其枝柯也。

  凭高远览,郡县城郭阊阎,若蚁封罗列,而资江渺乎衣带,盖所处既高,视下必小,势固然耳。

  上有莲池,清滢沏底,去地半里,有井焉,隐见无常。嶙谷削峰,人迹罕到。相传秦时有冯君者避乱潜身于兹,负岩为居,撷草木果瓜为衣食,不知所终。后人构天云庵以祀之。山高风烈,于后乃低,移四五里,覆以铁瓦,然犹数年一易。

  山之神兴云作雨,每岁旱,祈祷罔弗验。乙卯(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615年)夏,魃灾虫遗稻,禾稼焦枯。邑侯姚公迎神露祷,凄祈白天,槁苗勃起。惟侯之诚足以通神,神之灵克以慰侯,岂偶然哉?

  癸酉(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秋九月,翔偕长子旦与及门诸生,往游其门,薄暮抵山麓。翌日旁行,左右佳境备历。日中陟其巅,天高气清,四山咸在目下,旷旷然有俯视一切之意焉。

  洎归,披阅邑志,而山名阙如。昔人狃于习见,身所未经,转疑之而不记载,而绝大奇观竟堙没于天荒地老之中,良可慨已。彼夫闭户潜修之士,不矜奇,不邀誉,抱负不凡,而时之人寻常置之,未闻以为此中大有人者,独山也乎哉?虽然,抱不朽之质,必垂不朽之名,后有作者搜其遗而补其缺,将于兹山有取焉,则庶乎不复井见之为虑矣。

                  ——录自同治《新化县志*舆地》

  陈长炳:字翔,新化人,为明末塾师。

[审核:袁晓晖]
 
 

 

在线二维码生成器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