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故里门户网欢迎您  www.417614.com
日期:
您现在的位置:蚩尤故里门户网-蚩尤故里-蚩尤>> >> 故里风采 >> 乡土民情 >> 正文2

风土民情--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

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

现圳上居民,自古至今,大部分都信奉佛教、道教、巫教、也有少部分信奉基督教的。
基督教:它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该教传入新化县境内的有天主教和新教所属的一个宗派信义宗。天主教是19世纪由沅陵天主教区的匈牙利人传入新化,民国20-29年,先后在本地圳上久大村和海龙龙驹山兴建分堂,有教徒100余人。新教信义宗是清末传入县境,1906年挪威牧师原明道·赫资伯、傅乃士等在县境青石街租民房建立会堂,于民国12年创建圳上区会,区会有信徒100余人。解放后,圳上地区的两个天主教堂均改为了圳上卫生院和海龙卫生院。1988年11月,新化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恢复了正常的教务活动,教徒也有所发展,本地的海龙管区、山溪管区、株梓管区境内有教徒上千人。这些教徒,每天要向神灵(真主)忏悔,有病也不求医,一心向真主忏悔,求神灵保佑。
巫教: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也称傩教。或许还不能称宗教,只能称作一种巫术。然本地居民信仰巫术巫师的,其数量远远超过了信奉基督教。如张三孩子病了,李四老母染恙,他们既不求医,也不求佛,只请巫神来家打符立禁,驱鬼捉妖。本地巫神有两类,一种是巫婆,也称女巫,俗称“娘娘巫”;一种是男巫,男的俗称巫公或巫师,巫师和巫婆他们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均以装神弄鬼替人释疑,祈祷为职业,求取他人钱财,二是他们捉鬼时能模拟鬼的声音和形态,有少量的技艺精湛的巫婆,他们能模拟出死去的亲人的形态与声调,诉说自己在阴间的遭遇。故本地人很信奉“娘娘巫”,说她们能把亲人的魂魄招来。
巫婆与巫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隔三年,巫婆要请巫公或道士到其家做法事,本地人称之为“和娘娘”。“和娘娘”每三年要进行一次,说是娘娘不和,其驱鬼除魔就没有灵气了。和娘娘时巫公要吹牛角,牛角吹的越响,娘娘就越高兴,信巫者也就更信得神。
道教:我地的道教兴起,始于明初,明洪武年间,江西移民大量涌至新化及圳上。圳上的大姓陈姓始祖陈法隆就是一位道术高深的法师。他们崇张道陵为天师,是正一派的传人。入此教者,称“俗家道士”、“火居道士”,道士给亡者做法事,超度亡灵就叫“做道场”。道士还代人禳解,祈祷为业,也兼营农商。初入者先投师学道三年,熟悉道家经典、规诫及各种斋醮祭祷仪式,领取“度谍”后为同道者认可,方能出行行香火。所修法事有酬。我地六个管区内,历代教徒约有80人。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我地道徒与白溪镇道徒在做法事时是大相径庭的。白溪一带道士做法事时全是唱、跳、跑等动作,他们是真正的正派道教。我地道士做法事时以念经拜懴为主,问他们从属于道家还是佛家,回答说是佛家弟子。为何本地人又称他们为道士呢?一是他蓄发,不留和尚头,二是他们“以代人禳解祈祷为业”,人民习惯于把从业者称“道士”。
我地以佛教为主的道场中也容纳了道教成分。其容纳的道教成分主要是打醮。打醮的种类又分为清醮、安龙醮、谢恩醮、雨醮、雷醮、削影醮。清醮又称平安教,以请老子道君为主;安龙醮又称补土,以请灵宝天尊为主;谢恩醮是谢天皇玉帝,自然是以请天皇、玉帝为主;雨醮是人们求雨时而打醮,主要以请雷公、雷母为主;寿醮是为人添寿时而打醮,主要请的是阴司的五殿阎君;削影醮为的是消失形体,使形体化成仙气,主要请的是道教中的仙人。如果说佛教以释迦牟尼为大,那么道教就以元始天尊为大,元始天尊是神话传说中的灵珠子(哪咤)的师父。总之,一路菩萨一路神,打什么醮,就请什么神。
做道场超度亡灵的主题是书写在经幡上的“弥陀接引,普祖提度”八个大字。其主要形式是念经拜懴。道场开始的第一天,其主要内容是启清、开方、念经、拜懴。第二天,其主要内容是净坛、清水、香火司命、申发、百神、结界。净坛的目的是驱除一切煞神;清水为的是给亡者沐浴;香火司命是参拜土地庙的土地神,一般要拜三庙;申发是署名为死者超度亡灵的姓名及亲属关系;百神是请各路神佛、神仙下界来临;结界主要是请释迦文佛、阿弥陀佛、乐师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第三天,其主要内容是请佛后念经,颁恩后念经,颁赦后念经,然后地藏。第四天,做弥陀法事后念经,做十王法事后念经。总之,天天要念经,时时要拜懴。
在做道场的每一场法事中,横笛是常吹不断的。一般是两支横笛齐响,诵经念文开始。当经文念诵停止时,三四支横笛同时响起,声扬四五里,时而婉转轻扬,时而凄凄惨惨戚戚,真让人有送亡者朝天阙之感。
道场圆满,给亡者烧了纸屋后要化蒙山,化蒙山是圆满道场的最后一幕。化蒙山有两个有趣的镜头,一个是丢斋粑(现也有以小圆饼代替的),此时围观者甚众,大家都争来捡吃了可驱邪的斋粑。接着就念唱十八扯,见到姑娘就骂姑娘,见到中年嫂子就骂中年嫂子,见到小伙子就骂小伙子。问道士为什么要这样骂,回答说不骂祖师爷就会怪罪下来。这也许是无稽之谈,但乱骂人的确有久传至今的习俗。
 
在线二维码生成器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